裁員?被炒?2016資本寒冬企業的內部撕掰大戰!
2021-07-13 19:43:00
大勢已去!
2016年資本寒冬不但沒有如專家預測的那樣以摧枯拉朽之勢節節敗退,反而寒流襲來,使新舊商業模式交替相融的資本市場更加冷若冰霜。
經濟形勢巨大變動倒逼企業以“裁員”進行最后的垂死掙扎。恃才無恐,和另一邊相反的是:腦工們無所謂裁不裁,一言不合,企業被炒!
資本寒冬企業必會交出“希特勒名單”
一些人說,企業的裁員之舉無異于遞交的希特勒名單,送往的不是南極之地而是奧斯維辛集中營,任淘汰、生活、市場宰殺的氣息全無。
2016年,e袋洗裁員60%,餓了么裁掉有菜部門,愛鮮蜂裁掉海淘、校園、采購、銷售部門400人,裁員幅度為36%,宅米裁掉市場和銷售,新美大裁員地推和銷售團隊5000人,裁員幅度為15%,搜房網裁掉直銷人員;
2015年,PP租車裁掉電銷部門600人,裁員幅度占公司總人數的15%;阿姨幫裁掉60%的人;e代駕裁掉技術、BD部門,幅度為30%;
摩根大通削減5000人, GoPro宣布裁員7%,雅虎擬裁員10%,三星裁員至少9%,惠普裁員多至3萬人, 雪佛龍兩年裁員7000人。
裁員,是創業者們的寒冬大逃殺所必要交出的“希特勒名單”!無關乎坨大坨小,有的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企業,不再需要更多的業務推廣人員,只好主動裁撤。有的則是資金鏈斷裂的被動行為。
大河創投徐尚悅稱:“該裁的不是員,是錯誤的商業模式和管理理念”。唯流量是圖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存疑,單純的沖刺GMV、 高舉招聘不讓過試用期節約人力成本、待政策放開等方法已經不能順利獲得融資。人效,成了資本開始詢問企業的問題;營收,成了資本考核企業的指標;利潤,成了資本對賭的條件。
恃才無恐才敢眼高手高
2016年,很多局勢都是冰火兩重天,這邊是企業遞交“死亡名單”的瘋狂之舉,那邊又是才子不急不躁的頻頻告辭。企業即使面臨再大的打擊,總有幾個名字是不會放走的,或者是最后一個放手。而不會放走的原因只有一個:優秀人才。
這就有意思了,從企業裁員和企業被炒之間,我們可以看出誰的手里掌握主動權的資本,誰就可以給對方一記響亮的巴掌!
所以裁與被裁之間不存在絕對的被動與心痛。
至于這些“才子”遞交辭呈的形式雖五花八門,但內部原因只有一個:心態變化!
一項名為“哪些因素導致員工跳槽”的調研,八千名工作5年以上員工的調查結果顯示“73%的跳槽行為是內因在起主要作用”,而外因中的高薪因素并不占主導作用。
企業管理變化必定會導致員工的心態變化,當企業內部的管理發生改變時,部分職場人遭遇轉崗甚至是職降一級,員工必會極度缺乏安全感,而被推到選擇跳槽的邊緣。
大環境不好,留好過冬糧。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說,都是寒冬趨勢倒逼出來的從容之舉。No zuo no die,企業切忌不要燒錢肉搏;休養生息,個人正好借此時機磨礪寶劍,待到來年百花開,定會沖天香陣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