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文:中方愿以合作方式解決分歧 但重大原則問題決不讓步
2020-09-02 16:59:35
6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發表《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王受文表示,白皮書從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美方在磋商過程中幾次出爾反爾、中方對待磋商的原則立場等角度,回顧了中美經貿磋商的基本情況,闡明了中方對于中美經貿磋商的政策立場。對于中美兩國的經貿分歧,中方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但是合作有原則,磋商有底線,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
“這段時間以來,中美經貿磋商是中美高度關注、也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全面介紹一下中美經貿磋商的情況,闡明中國政府的有關立場。”郭衛民表示,現在這個時機是很合適的,發表白皮書是十分必要的。
美方出爾反爾致使經貿摩擦升級談判受挫
去年12月份,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達成重要共識,即同意通過磋商解決經貿分歧,最終方向是取消雙方加征的所有關稅。中方高度重視中美元首達成的共識,從維護兩國經貿關系角度出發,中方始終保持理性和克制的態度,以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回應美方的關切。
王受文透露,在磋商中,美方提出的很多問題,中方都克服困難,提出務實的解決辦法。但是,美方出爾反爾、得寸進尺,堅持不合理的高要價,堅持在協議中寫入涉及中國主權事務的一些要求,而且堅持不取消中美經貿摩擦開始以來加征的全部關稅,并以提高加征關稅的稅率來施壓,致使中美經貿摩擦升級,致使談判嚴重受挫。
“中方對中美經貿磋商始終抱著最大的誠意,美方指責中方在談判中立場倒退,這是不負責任的,是‘潑臟水’。”王受文表示,在磋商談判中,就所有的問題達成協議之前,談判桌上的一切都只是討論,不存在協議,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立場倒退”。
王受文強調,談判要堅持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的主權和核心利益;相向而行就是雙方都要體現互讓互諒的精神,都要作出讓步,不是一方作出讓步;平等互利就是雙方談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談判的結果應該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如果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主權和核心利益,想通過施壓迫使對方作出讓步,以取得只對一方有利的結果,這種談判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美方想通過極限施壓、升級貿易摩擦的方式,逼迫中方屈服作出讓步,那是決不可能的。”王受文說。
美國加征關稅舉措損害全球經濟發展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關于如何看待“美方聲稱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受損的主要是中方,對美方的影響不大”的問題時,王受文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對中國采取加征關稅措施,不僅對中國有影響,對美國也會帶來傷害,而且會損害全球經濟發展。
“貿易限制措施對美方有多少影響,美國的研究最有說服力。”王受文表示,美方聲稱“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逆差,通過貿易戰可以減少美方的貿易逆差”。實際上,去年美國本國的統計,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增長10.4%,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下降50%,美國對中國的汽車出口也下降20%以上。可以看出,貿易限制措施損害了美國工人的利益,損害了美國農民的利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顯示,加征關稅也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的關稅基本上都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研究認為,加征關稅平均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帶來831美元的額外支出。經貿摩擦還將給美國的就業帶來壓力。
王受文表示,貿易限制措施會給美國帶來損失,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影響。美方的舉動擾亂了全球價值鏈,導致世界貿易秩序的紊亂,損害了全球投資者的信心。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表明,2017年、2018年全球跨境投資都是下降的,而且是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美國挑起經貿摩擦,進一步損害了投資者的信心,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被嚴重高估
對于中美貿易逆差問題,王受文表示,考慮到服務貿易和加工貿易等因素,不能簡單地說貿易順差、逆差和吃虧、占便宜有關系,“有人說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有巨額的逆差,實際情況是美國的數字有嚴重的高估成分”。
據悉,根據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的統計合作小組對中美貿易數據所做的研究,美方的貿易逆差數字通常要高估20%,同時,在中美貿易中有很多是加工貿易,中國進口其他國家或經濟體的零部件,在中國組裝之后再出口到美國,這個順差也不應該算到中國頭上。此外,在服務貿易方面,按照美國的統計,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順差。
王受文表示,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中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最終加在一起,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只有1500多億美元。“即便如此,也不能說美國就吃虧、中國就占便宜。因為在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中,有54%是外資企業獲得,有53%屬于加工貿易。”王受文介紹,在加工貿易中,中方獲得的利益是加工費,美方不僅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同時由于價格有優勢,降低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帶動了美國在批發、零售、物流等行業的大量就業,“所以,不能說從中國進口產品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美國的研究機構也發現,美國制造業就業機會的減少,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就已經發生了,主要是因為科技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美國制造業就業減少,把這歸咎于中國,是毫無根據、毫無道理的。“實際上,美國自己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使得制造業就業機會減少,服務業就業在增長,這也使今天美國失業率達到了幾十年來最低。”王受文說,無論是服務貿易還是貨物貿易,不管是誰在哪個行業有順差、在哪個行業有逆差,中美貿易是互利雙贏的,對世界也是有好處的。(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