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4.0時代下的改變
2020-09-02 17:05:35
如今的CEO流失率每年高達15%至20%,這表明了當下我們需要新型的領導模式,我們把他稱之為CEO 4.0,即CEO們能夠在完成傳統任務的基礎上處理好新出現的緊張關系。
如今,企業的首席執行官(CEO)們面臨著來自經濟、市場、技術、文化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戰。變化不再是線性的,而是隨科技進步呈指數增長。人們對領導角色的期待越來越高,而給予其達標的時間卻越來越短。如今的CEO流失率每年高達15%至20%,這表明了當下我們需要新型的領導模式,我們把他稱之為CEO 4.0,即CEO們能夠在完成傳統任務的基礎上處理好新出現的緊張關系,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探究。
核心優勢+顛覆性創新
當直面顛覆性科技時,許多公司都不能把數字化戰略與本公司的核心優勢相聯合。從詞面來看,“顛覆性創新”會挑戰一個公司的核心實力。例如,直銷渠道成本低、覆蓋率高,但沖擊了傳統的銷售模式和合作關系。如今,CEO必須熟練掌握傳統技能,同時保持開放的態度,才能全面了解他們所面臨的變革,準確判斷哪些傳統能力是決定未來的核心,哪些是需要摒棄的,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由創新速度決定的。
成本優勢+差異化價值
控制成本還是增加價值?如今,以犧牲一方為代價的“二選一”,對CEO而言是危險的做法。
一方面,純粹基于成本的戰略幾乎已經不可行了。自動化生產、大規模定制、全球供應鏈、直銷渠道、網絡化設備等已經永久性地奠定了制造生產和總體擁有成本的新基礎。即使在最商品化的市場,公司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增加細微的差異化服務、提高質量及可信度來創造價值。
另一方面,與眾不同的產品或服務也并不再是創造價值的長久保障。生產周期縮短、知識產權迅速傳遞、研發速度加快等因素使企業得以爭相尋求突破,在這種情況下,最有價值的創新也會目睹其產品溢價快速跌落。CEO 4.0必須不斷平衡成本或者價值帶來的壓力,快速對戰略優先事項重新評估,比如,參與到行業價值鏈的哪些環節才能保持競爭力和贏利。
全球機會+管控風險
投資機會稍縱即逝—低估此風險的CEO可謂失策。然而,如今全球業務的步伐往往快于傳統上嚴謹的調查,因此,4.0時代的CEO 必須反應靈敏,快速適應,持續預期和評估,以便及時做出投資決策并快速執行。
在如今交錯繁雜的機構中,決策機制往往不再能及時響應,進而逐漸疏離了消費者和市場現狀。而通過創建更加靈活自主的業務模式,下放決策權,4.0時代的CEO就可以增進內部合作的速度和適應度,同時簡化或替代冗雜的管理流程(例如施行高頻、快速、基于項目的評估,而非開展一次性年度評價)。4.0時代的機構需要小型可控的分組運作模式,各組分別關注特定的技術、終端市場或地理區域。另外,不合實際、陳舊滯后的損益管理會被價值驅動的業績管理所取代。這意味著企業的每一個決策都要以價值為出發點。
保證高質量+抓住機遇
對于4.0時代的CEO來說,迅速識別、評估并抓住機會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因為質量是品牌價值和客戶忠誠度的基石。然而,各個行業的公司都在試圖提升創新速度,以便擺脫低增長的市場、實現差異化,并維持競爭優勢。企業縮短創新周期和產品上市時間,最終導致價值鏈的變化,提升了客戶對質量的要求。對于無法平衡上市時間和產品質量的CEO來說,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產品被召回并損傷業務。要想實現時間和質量間的最佳平衡,就需要采取新方法。一種辦法是借助供應鏈上合作伙伴的優勢,比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電子部件供應商LG合作開發雪佛蘭Bolt 純電動車;再如卡特彼勒(Caterpillar)通過與行業、政府及科研機構合作來加速研發。
新人才+團隊凝聚力
各行各業都越來越需要技術人才,以保證創新的速度和后續的執行。然而,對全球的CEO來說,吸納充足的技術人才仍是一項挑戰,因為他們傳統的團隊不知道如何獲取并利用最豐富的資源渠道來高效地尋找人才。4.0時代的CEO可以向位于科技中心的公司吸取經驗,比如硅谷、波士頓128號線、奧斯汀、德克薩斯還有倫敦的肖爾迪奇區,它們都熟知如何在科技人才市場上占據競爭優勢。這些公司往往會以充滿誘惑力的聘用條件和企業文化來吸引優秀的人才,并且讓員工感到他們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大事件”的參與者。
除了要加強對科技人才的精準招聘,4.0時代的CEO還要致力于打造有凝聚力和高效的文化氛圍。整合傳統與新型能力是關鍵,但糟糕的管理會引發沖突和失敗。CEO要激勵現有團隊以商業成功為目標,接受潛在的來自新人的大膽想法和做事方式。與此同時,新時代的CEO還要專注于驅動創新。例如,額外建立新的科技和研發中心,或者開發既可以吸引新人才又能留住核心員工的歸屬感和激勵機制)。
在4.0時代,CEO能否嫻熟快速的平衡上述五方面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成功與否。與此同時,CEO的傳統角色要求依然重要,比如平衡短期成功與長期獲益、處理股東間的利益相沖突、提前展示成果、促進企業責任及其他公司舉措等。綜合來看,一個能夠快速應用科技、了解市場和消費者反饋、靈活組織機構,并以此來定義全新管理文化的領導,才能更好的應對上述挑戰。
?文 / John Goddard Aubry 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