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知識產權匯總(6月25日-6月29日)【萬事惠平臺】
2020-09-02 17:07:02
一.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網上申請系統上線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即根據《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或《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的規定,在馬德里聯盟成員國間所進行的商標注冊。相對于單獨去國外注冊,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具有覆蓋范圍廣、手續方便快捷、費用相對低廉的優點。
馬德里體系的主要特點在于:自注冊日起,國際注冊具有同申請人在每一個被指定國家進行通常國內申請的同等效力。除非此商標的保護要求在被指定國家內被依照其國內法律于規定時限里被駁回,否則,此國際注冊等同于在被指定國家的國內注冊。馬德里體系下的國際注冊可被視作多個國內注冊,因為它同時可在多個國家內產生效力。因此,國際注冊的后期管理任務,如對每一相關指定國家的續展、轉讓等,將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國際局的單一簡單操作而得以大大簡化。
?
二.高通:5G專利收費標準不變
美國芯片巨頭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在上海全球移動大會上發言表示,高通在5G時代專利授權模式和收費標準與3G/4G時代保持一致。
此次高通的5G收費標準為:使用高通的標準必要專利,并且只支持5G的手機,將會收取2.275%(按照整機售價)的專利費用;使用高通的標準必要專利,并且支持3G/4G/5G的手機,將會收取3.25%的專利費用;使用高通的標準必要專利加非標準必要專利,并且只支持5G的手機,將會收取4%的專利費用;使用高通的標準必要專利加非標準必要專利,并且支持3G/4G/5G的手機,將會收取5%的專利費用。此外,高通稱,智能手機5G許可費的整機銷售價上限為400美元。
?
三.版權的升級保護
近日,微軟和Ernest&Young公司推出了一項針對媒體和娛樂行業優化版權管理,區塊鏈應用的技術方案,該方案解決了知識內容在全球的版權保護問題,實現了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區塊鏈網絡實時查看內容合同的版權收益。
?
四.地理標志商標品牌效應成功案例
2009年,“樂平雪梨瓜”成為佛山市首個同時具有地理標志商標和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農產品確立地理標志商標后,一定程度上能帶來富農效果。
自樂平雪梨瓜成功申請地理標志商標,樂平當地逐漸建立起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將公司和農戶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促進以雪梨瓜為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的產業化、規模化。
從收購價格看,樂平雪梨瓜由2007年均價1.5元/斤提升至均價3元/斤,價格翻一番。相較以前,農戶平均種植一畝樂平雪梨瓜可增收約2000元。2016年樂平全鎮種植面積已超過16000畝(含復種),總產量超過2萬噸,產值達1.2億元。
?
五.中國企業決勝“專利賽”
?
過去的十年里,除了中概股驚人的“吸金”能力,更引美股投資人矚目的,便是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飛速增長的專利申請數量。根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旗下的科技公司螞蟻金服專利申請量正以每天7件的速度遞增,這將大力推動阿里巴巴專利申請量跨越式增長。據悉,早在三年之前,阿里巴巴的年專利申請量就已全面超過了美股科技股夢之隊——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Google五大科技巨頭企業。
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百度、搜狗等中概股的專利申請情況都表現優秀。其中百度公司去年公開的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外專利申請超過2500件,超過人工智能強國日本的所有企業的總和。專利申請的“中國速度”讓中國企業在美股的“風口”上一路走高。
?
六.區塊鏈技術——讓侵權無所遁形
近些年來,全球對于區塊鏈的技術開發與議論與日俱增。看定義,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分布式的數據庫,其中的數據通過密碼保護,并通過預先設定的腳本自動運行,從而不會被篡改。這一技術將對破解知識產權保護的取證難題將大有裨益。就以版權領域為例,在“互聯網+”時代,原創者對于侵權作品的取證要經過溯源、搜集完整證據鏈等諸多過程,往往費時又費力。而基于區塊鏈技術,因為數據公開透明,且不易篡改,原創者可以清楚地在侵權作品中找到自身創作時所留下的數據標記,其作為證據的可信度也較高。同時,在版權交易中,版權作品以往的流通數據信息也一目了然。除版權保護外,區塊鏈技術還可向商業秘密等其他類別的知識產權保護進行拓展,形成更加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