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實施十年 互聯網經濟與知識產權應如何形成共治格局?
2020-09-02 17:07:33
今年是我國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第十年。
在過去的十年來,中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經濟發展迅猛,網絡音樂、網絡小說、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顯示,中國數字經濟總量已超過22.6萬億元,,互聯網行業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0%。
然而,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因為一些技術很容易被“復制”,人們習慣于免費使用。例如,侵權行為突出,侵權主體泛華,侵權責任也難以確定。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創新者的積極性,促進互聯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
互聯網經濟需要知識產權保護
在江蘇常州舉行的首屆互聯網知識產權大會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說,“從2001年到2017年,全世界互聯網用戶數量增加了9倍,所以今天的世界離不開互聯網。與此同時,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在發生變化。視頻數據占互聯網流量的一半以上,而移動互聯網用戶也比電腦用戶多。互聯網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創新領域。互聯網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互聯網知識產權規則的構建現已成為國際知識產權組織、政府、行業和個人共同關注的話題。”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徐治江表示,在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國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我國已進入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知識產權工作給網絡知識產權管理帶來了新的任務、重點和難點,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制度建設、理論探索和行政執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專利法》的修訂也應增加相應的內容。在條款草案中,對防止網絡侵權作出了專門規定,并努力改進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知識產權委員會網絡,以促進互聯網產業的發展。?
?
形成互聯網知識產權共治格局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表示,在互聯網時代,不缺乏創新,但侵權也更加容易,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些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用戶,網絡生態豐富多樣,創新應用最廣泛,變化最快速,知識產權制度起源于工業革命時代,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變化,應該加快變革。”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長田力普表示,知識產權制度的安排和規則設計的完善應遵循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要求,更好地凝聚所有力量參與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的治理。
互聯網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起點,是企業發展的新動力,是創業、就業、擴大消費需求的新渠道。用知識產權為互聯網經濟巨龍騰飛“點睛”,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空間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制度變革,需要立法機構、政府、執法部門、權利人、運營平臺、消費者、公眾等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專利、商標、版權不同類別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和維權模式也各不相同,要針對網絡環境的特點,以快速反應、準確判斷、維護公平、利益平衡和服務發展為目標,以法律、法規和政策為基礎,調度互聯網各參與方的力量,建立網絡空間知識產權的新規則、新秩序,實現共享、共治。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說,“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全面、多種渠道共治。”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跨境形勢越來越多,侵權主體日益泛化、侵權責任認定困難、利益訴求復雜多樣、保護客體的拓展存在爭議等問題,建議通過互聯網渠道培育公眾知識產權意識,完善知識產權的信任機制,拓寬網絡渠道,通過網絡侵權技術的新證據整合管理,整合行政、司法、社會等各類資源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