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大小合同曝光內幕 或倒逼明星降片酬
2020-09-02 17:07:56
近日,崔永元與電影《手機2》的恩怨牽扯出了國內影視圈“大小合同”的內幕,這直接導致周一影視股開盤大跌,與這次爆料事件聯系緊密的華誼兄弟和唐德影視雙雙跌停,傳媒娛樂板塊下跌1.05%。
在崔永元曝光的合同中,某位演員4天的片酬高達幾千萬元,其中包括了“小合同”的1000萬酬勞以及“大合同”的5000萬酬勞,這使得演員片酬過高這一話題再度成為公眾的熱議焦點。
同時,這一次“大小合同”內幕的曝光直接驚動了國家稅務總局,目前已經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調查核實有關影視從業人員“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同時,還將在已經部署開展對部分高收入、高風險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分析,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大小合同并非偶然現象 高額片酬滋生避稅空間
近年來,演員片酬過高成為了影視行業的普遍性問題,著名編劇高滿堂曾公開斥責一些明星一部戲的片酬能夠占到總投資的80%,直接導致劇集后期制作困難。例如,最近一直備受延遲播出困擾的《如懿傳》,其男女主角霍建華和周迅共拿走上億元片酬。
伴隨著高片酬的出現,無論是演員還是制作方,稅收壓力自然也隨之高漲,崔永元爆料的“大小合同”就成為了行業內默認的主要避稅手段。
“‘大小合同’不是偶然現象,很多演員都會簽”,資深影視業人士透露,“演員片酬高,并且行規是稅后收入,這樣一來稅收壓力都轉嫁到了制作方和投資方身上,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制作方就會和演員協商簽署‘大小合同’,兩者都能減輕稅收壓力,這也間接提供了避稅漏稅的空間。”
此外,影視行業本身賬目的低透明度也為高片酬演員的避稅提供了空間,資深影視業人士:“現在一部影視劇的投資來源復雜,有時候一部影視劇的投資方有十幾二十家,賬目本身就不那么清晰,戲拍完劇組一旦解散,賬目就更難查清楚了。”
資本涌入引發高額片酬 形成行業畸形閉環
演員高片酬難以遏制,制作成本水漲船高,但隨之產出的影視作品卻品質堪憂,行業內粗制濫造、過度炒作IP的現象屢見不鮮。
對于高成本卻產不出高質量作品的畸形現象,資深媒體評論員張天潘向南都記解釋:“演員片酬高是市場決定的,現在的影視行業都是資本追逐暴利的短期市場,要求回本快、收益好,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找流量明星、找大IP去制作。都忙著賺快錢去了,哪有人會沉淀下來做好作品。”
于是,熱錢的不斷涌入,就間接形成了影視行業的畸形閉環:資本追逐短期利益,從而爭奪當紅演員保證收視率或票房,演員因此片酬水漲船高,其他方面制作成本不足導致作品質量下降。而這一現象在影視劇行業尤為嚴重,資深影視業人士透露,由于國內的各大電視臺實行預購選片制,集中采購劇集并且集中播出,這就造成了電視臺無法提前判斷劇集播出后評價的好壞,為了最大程度保證能夠回收成本,只能“追逐當紅明星利用其粉絲效應,明星的選擇空間大,片酬自然就抬高了。”
大量熱錢的涌入意味著入場投資方數量越來越多,這也給行業帶來了繁榮的假象,“都以為影視行業利潤空間很大,然后就盲目投資”,資深影視業人士表示,一旦行情不好,熱錢撤走,將會帶來極高的市場風險。
財稅部門介入或將倒逼整改 影視股短期難回暖
對于此次國家稅務總局對于“大小合同”內幕的介入,或許很大程度上能夠遏制這一影視行業的“潛規則”,從而倒逼高片酬演員降薪。
“影視劇市場的收益空間變化不大,成本支出相對穩定,當你沒法通過避稅逃稅來降低成本時,制作方就會壓縮成本,自然演員薪酬就要降下來”,資深影視業人士表示,但對于國家稅務總局的介入能否杜絕“大小合同”這一現象,資深影視業人士認為:“這是行業內大面積存在的問題,還有待觀察。”
至于受此次風波影響的全線“飄綠”的影視股,想要在短期內回暖的可能性并不大,情況不甚樂觀。主要看這次事件的發酵程度,因為司法介入后需要時間,但是短期內回暖的可能性極小,因為這涉及太多,而且,對涉事的公司影響極大。這些潛規則的事情,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司法揭開后如何處置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