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的“零嘴兒”生意經
2020-09-02 17:08:42
來自經濟觀察網 記者 蓋虹達?的報到
2006年8月,良品鋪子從武漢廣場對面一家小門店起步,從頭開始打造產品供應鏈。創始團隊的初心很簡單: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美味零食集中在顧客家門口。
當時,這家小門店僅銷售60多款零食,背后的用心卻不簡單。創始團隊在繁華的武廣商圈整整調研了兩個月,試圖掌握人們最愛吃的品種和口味;另一方面,為了選品,他們跑遍了全國上百家工廠,摸索好吃的零食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作為線下起步的企業,良品鋪子的信息化布局幾乎與企業發展同步。2008年,成立不到兩年、剛剛開到100家店,創始人就一次性拿出全部利潤——1000萬元,上線了門店信息化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實現了所有門店在商品、價格、訂單上的統一管理,更支持良品鋪子在未來4年從100家店增長到1000家店。
2012年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上線,一天的訂單常常能達到一家門店一個月的數量。很多企業在新零售實踐中都會遇到這一問題,即線上的庫存空了,可商品其實正在線下倉庫里躺著。唯有一顆強有力的大腦,才能將零散的信息整合。
2012年底,良品鋪子門店的數量接近1000家。
就在這一年,我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躍居全球第一,除了書籍、日用品、服裝,消費者連家電都開始在網上買。而“雙十一”的爆發,徹底讓專心研發零食、埋頭開店的良品鋪子看到了新生代消費習慣的變化,啟動了線上布局。
當年,天貓店靠散裝零食賣了1200萬,良品鋪子創始人決定將電商作為重大戰略布局,投入大筆資金,所有資源優先支持電商,此后3年,線上銷售額增長到12億元。 ??
在阿里巴巴公布的《2017天貓雙11權威發布趨勢報告》中披露,良品鋪子獲得“消費者最愛逛的智慧門店”品牌第一名;2017年“雙十二”,門店銷售額達到8000萬,全渠道突破1.6億,在口碑公布的交易額數據中,位列休閑零食品類第一。
2018年,良品鋪子將更深度地實施智慧門店項目,運用用戶大數據形成更精準的營銷策略。將與阿里巴巴品牌數據銀行、策略中心等多部門形成戰略層合作,運用大數據共創項目,為品牌戰略、消費者洞察、產品研發、供應鏈優化、門店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決策依據。
營銷內核
2011年:30%、0.9,2016年:36%、0.7,這組來源于尼爾森2017年中國消費品市場解讀的數據,分別展示了中國快消品市場營銷花費占收入比和費效比。
數據背后,營銷費用與投資回報率的關系正成為消費品行業普遍關系的問題,也涉及到了品牌都在關心的核心問題:目標用戶在哪兒?
對良品鋪子這個零食Top玩家而言,它通過阿里Uni?Marketing全域營銷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品牌數據銀行所提供的標簽和洞察能力,幫助良品鋪子以“年輕媽媽”、“年輕白領”為核心人群,不斷細分目標消費群體,找到更多有價值的目標受眾。
在年貨節期間,這些消費者將被聚集在一個特殊的場景內,他們只要尋找到一個“年”字進行掃碼,就能進入到良品鋪子的品牌號,進而跳轉到一條巧妙的AR年貨街。
這是良品鋪子聯動阿里集團的多個部門、深度定制的一條虛擬年貨街,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超2000家接入智慧門店的店鋪,消費者都能通過掃碼進入這條年貨街進行互動,獲取相應的權益。
通過品牌號的產品開放能力,良品鋪子實現了AR年貨街的個性化權益及內容在手淘和天貓的高頻觸點,進行全域用戶運營。
品牌號成為了良品鋪子淘系平臺的粉絲運營陣地,同時,這些粉絲也沉淀在品牌數據銀行,良品鋪子可以在里面看到這些客戶完整的消費者鏈路,數字化管理每個鏈路的效果并實時優化。
通過全域營銷,良品鋪子實現數字化地管理消費者關系,分析消費者行為,最終把消費者跟品牌的關系用數據表達出來。這種關系可視、可被管理、可被運營。
尼爾森解讀報告提到,“新零售的百花齊放,在線上線下融合相互引流的環境下,形成提升消費體驗-擴大銷售籃子-行程品牌回流的閉環。”
用數據挖掘新場景來做新零售
作為零售品牌,良品鋪子如何利用數據做會員營銷呢?
?
一般情況下,商家只會將消費者分為老客戶和新客戶兩類。而口碑可以給良品鋪子提供精準的人群分類的工具,將人群分為白領、大學生、媽媽,從而實現精準營銷,減少廣告投放的浪費。
隨著用戶畫像逐漸清晰,良品鋪子可通過數據的挖掘尋找用戶的消費場景。例如,基于地理位置數據推算某個用戶在寫字樓里待12個小時,說明他經常加班。基于數據推算行為,去與消費場景關聯,在加班的場景環境下,如果下午四點用戶餓了,到底是選擇良品鋪子還是選擇其他食品。
“這里其實考驗的不僅是如何找到目標用戶,而是考驗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不能滿足它的需求。我們需要用數據去識別用戶,識別用戶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去識別用戶需求發生的時間,比如他具體的價值點、價值主張、價值需求。然后我們再去對它進行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莫俊坦言。
除了利用數據去挖掘用戶的消費場景,數據對良品鋪子還意味著什么?
“利用數據去優化我們的營銷效率。”在莫俊看來,每投資一筆營銷費用,是需要有及時反饋,不能總用消費者不喜歡的方式去觸達他,品牌方需要數據的評估和回傳,基于數據累積去嘗試各種的營銷方式,再基于用戶對各種營銷行為去做反饋和調整。
有數據顯示,良品鋪子通過口碑平臺做營銷規劃,平均投入產出比可以達到1比12(即每開支一元獲得12元GMV),通過口碑將客群進行有效的分層運營,全年營銷活動客單價77元比正常交易的客單價提高了32%.
這是一個個人消費主權的時代,用戶正在變得個性化、差異化。因此,良品鋪子正在從大眾化轉向個性化的營銷方式。
千店千面
有意思的是,打開口碑平臺的良品鋪子店鋪,不同的消費者可以看到不同商品,從而實現較高的營銷投入產出比,再通過線下交易變成可視的人氣眼指數及數據資產。
當營銷轉向個性化之后,你的產品不會再被所有人接受。所以良品鋪子要通過數據分層,把有效的資源投到頭部的20%客戶身上。“頭部20%的客戶,占據了我們60%的銷售額。”莫俊解釋,正是因為你是頭部客戶,所以良品鋪子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在你的喜好。
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你平時在良品鋪子購買零食并不多,但是從口碑的數據標簽調出來看,發現你是重度的零食用戶。這時,良品鋪子就會去分析究竟是什么產品沒做好,把潛在客戶得罪了,又應該從哪些地方進行挖掘,從而更好的服務、打動你,讓你成為良品鋪子的忠誠顧客。
“在良品鋪子已有3700萬會員畫像基礎上,通過口碑的平臺和數據幫助我們做校驗,讓我們能更好的跟用戶溝通。”莫俊解釋。
隨著個性化營銷的實現,物理店面的個性化便順理成章。如今,良品鋪子依靠數據把門店分成不同的類別,比如基于電影院、基于校園、基于核心商圈、基于社區其細分業態,會基于門店的分類去配貨,從而實現店面的千人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