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和阿里同年創立,卻因創始人一個決定被淘寶打敗,如今又遭遇…
2020-09-02 17:08:51
曾經影響一個時代的電商傳奇網站易趣網,從11月26日開始服務器維護,影響到了商家提現。
▲圖片來源:易趣網
如果不是這次“提現門”的驟然出現,也許易趣網已經被很多人淡忘。尷尬的是,在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近日試圖郵件、電話多種方式聯系易趣網未果的同時,就連采訪的多位業內分析師都坦言“很久不再關注易趣網了”。
換作14年前(2003年),這真是很難讓人想象。那時候的易趣還如日中天,一度占據著國內80%的C2C市場份額。站在在新一輪電商變革、新零售的風口,易趣網還有機會嗎?在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現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形勢來看,淘寶、天貓、京東、天貓、唯品會等巨頭已經形成了強者愈強的格局,中小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沒有什么生存空間,被淘汰將是大概率事件。易趣想要重新入局已經顯得希望渺茫。
易趣網陷“提現門”
距離易趣網官方通知的服務器恢復日期(12月9日)已經過去一個星期,提現款依然沒有到賬,易趣網賣家樂成(化名)開始有些不安。
在易趣網上經營筆記本電腦網店已近10年時間。12月4日提現時出現故障,對他來說還是第一次碰到。
“以前提現快的話第二天就會到賬,慢的話三四天也可以到賬,但是這次不知道為何會這么長時間無法到賬。”樂成說。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登錄易趣網官網,確實看到一則《服務器維護通知》。通知稱,“預計在2017.11.26~12.9期間,易趣網的服務器將進行維護調整,期間C2C,CBT業務將受到影響,包括登錄、購買、支付、充值、訂單查詢、搜索等。”
對于目前維護的事實性延期,易趣并沒有發布延期通知。只是在上述通知中表示,將盡快完成維護工作,具體恢復時間將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記者通過官網所提供的郵件地址給易趣網發送數封郵件問詢,可郵件長時間都顯示“發送中”。隨后記者撥通易趣網客服電話,客服部相關負責人回復稱,目前硬件方面的搬遷調試已經完成,正在加緊軟件方面的調整,公司爭取盡量在本周將問題解決,解決后網站的基本操作以及郵件的收發都將恢復正常。
事實上,這并不是易趣網第一次陷入“提現門”。公開報道顯示,2012年10月,有賣家同樣提現半個月未到賬,當時有近200位賣家為此建立了QQ群商討對策。而出現原因也是因為服務系統出現問題。只是當初的提現故障所涉及的商家數量與金額都比此次要大。據當時媒體粗略統計,該QQ群的賣家共有超300萬元未能提現。
“螞蟻戰大象”結果大象敗了
2017年,馬云剛剛為阿里舉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18歲成人禮。成立于1999年的易趣網,剛好也是18歲。
當時畢業于哈佛商學院的邵亦波和譚海音回國,創立了“中國版eBay”易趣網。網站成立兩個月注冊用戶就增加到4萬人,網上交易額突破1000萬,并在成立三個月的時候獲得美國三家風投公司的650萬美元的投資。不久后又獲得一直模仿的“老大哥”——當時國際最大的電子商貿平臺eBay的投資。強強聯手后,易趣網在2003年到達巔峰,一舉成為當時擁有80%市場占有率的C2C巨頭。
不過,就在此時,創始人邵亦波卻做出一個意外的決定:以2.25億美元的價格把易趣網賣給eBay。易趣網也自此改名為易趣eBay。
邵亦波的退出,讓當時剛成立淘寶兩個月、得到孫正義等人支持的馬云看到了進軍C2C的希望。此后,深諳中國人消費購物習慣的淘寶,一路狂奔,先是通過免費開店的模式吸引眾多商家入駐,迅速擴張市場規模,隨后相繼推出“支付寶”、“阿里旺旺”。只一年時間,淘寶注冊會員數就突破300萬,單日成交額升至900萬元。
而eBay接手后的易趣,由于依然堅持包括網站繼續收取服務費等在內的“美國模式”,市場份額不斷減少。
根據CNNIC發布的數據,2006年易趣eBay市場份額已經下滑至29%,同年淘寶已經擁有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而僅在一年前,ebay易趣仍占據國內近六成的市場。
2006年,eBay與TOM在線合作,成立新的合資公司。2012年4月,易趣網成為Tom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易趣所有的業務由eBay剝離,獨立運營。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在C2C網購市場,淘寶2012年第二季度以95%的份額處于絕對領先,易趣的份額則降至0.01%,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商分析師余思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表示:
“事實上2010年以前,易趣雖存在很多問題,但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和空間。然而在ebay退出中國市場,易趣成為Tom集團子公司后,其服務質量進一步下降,與客戶之間制造了大量問題,最終導致易趣漸漸地淡出大家的視野。”
回看2003年,馬云在易趣的巔峰時期推出淘寶網進行正面交戰,一度被戲謔為“螞蟻戰大象”。十余年過去,當年的“螞蟻”已經成為商業巨頭,而“大象”幾乎一蹶不振。
生搬硬套終究“水土不服”
在多數業界人士看來,易趣eBay的失敗主要在于一直照搬“美國模式”造成的“水土不服”。
“易趣網的落寞是因為一系列決策帶來的后果。”余思敏指出,易趣最初所使用的用戶收費模式與海外同步,同時期淘寶為和易趣競爭一直采取親民免費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而此時易趣并沒有選擇跟進和改變對抗策略。再加上與eBay合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了大量用戶流失,市場競爭力大幅下降。
記者注意到,在淘寶的壓力下,易趣eBay也一度尋求過變通,比如與貝寶對接,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并從2006年開始免除所有服務費用……但是因為反應相對滯后,淘寶早已搶占市場份額,為時已晚。
2010年2月,易趣eBay曾寄希望于依靠eBay所擁有的豐富海外資源,推出海外代購業務,卻依然收獲寥寥。近幾年以洋碼頭、小紅書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先后上線,并在“黑五”等國際購物節中大有表現。但基本沒看到易趣網的動靜。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易趣eBay推出海外代購業務一部分原因是發現淘寶上代購賣家多。但是那時候易趣的海外代購策略不清楚,在溝通、認證上一直沒有落地,中國跨境電商政策也不夠完善,加上網絡用戶已經習慣了在淘寶上購物,所以沒做起來。現在來看,海外代購已經很弱了,依靠賣家代購、個人代購的市場本來就在萎縮。類似網易考拉、天貓、京東這種發展成熟的跨境電商才是未來的方向。
如今面對電商又一輪變革、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趨勢,易趣網還有機會嗎?“即便要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首先線上資源要豐富,(易趣網)線上做不好何談線下?”魯振旺表示。
在魯振旺看來,易趣網以前還可以利用eBay資源,走亞馬遜在中國發展跨境電商的模式,但是易趣網現在沒有這種資源,基本沒什么機會了。
余思敏也認為,易趣網直接學阿里搞線上線下新零售不現實。“或先內部重整,平臺網站升級,提升客服售后技術、人員水平等,重塑口碑,把自身品牌做好,再圖發展。”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梁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