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創服市場的潛行者:巨頭開放扶持,后起之秀加速前行
2020-09-02 17:08:56
您是創業者嗎?我們是××創業營第×期。這里有專為創業者量身定制的財務、稅務、法務、共享辦公等諸多一站式服務,一年兩次組織前往硅谷,與全球頂級教授、投資人的游學交流,還有一批成功創業者、上市公司老板作為導師資源,快來加入我們吧!”
從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2015年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雙創”已成為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最激情澎湃的一個時代記憶。
政策的推動、經濟的轉型、技術的進步,催生了20年來中國最大的一波創業浪潮。與之相伴的是,中國的創業服務市場從平淡到火爆,從政府性、公益性到市場化、規模化,其市場規模至少已在3000億元以上,且仍在快速膨脹。
誰在分享創服市場的紅利?記者通過調研發現,中國的創服機構主要以產業龍頭與第三方機構這兩大陣營為主,前者以BAT等巨頭的開放平臺為代表,后者則有36氪、創業黑馬等快速躥升的行業新秀。
在業界看來,關注這些創服機構更深遠的意義在于,下一個十年引領中國經濟的細分行業與企業群體,或許將在這些創服平臺中孵化孕育。
巨頭的轉變:從親力親為到開放扶持
王琳是一家正在創業中的人工智能應用企業的CEO。“下個月我受邀去參加騰訊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現在我已經是他們創業平臺上的明星了!”10月下旬的一天,他興奮地告訴記者。
這距離他入駐騰訊創業平臺不過三個月的時間。“現在的創服平臺服務確實很豐富,商業模式創新很大。騰訊從工商注冊、財稅、知識產權等傳統環節,到云服務、微信開放、支付、大數據、位置服務等互聯網環節,提供全面、低價的服務,大幅降低我們的創業成本,提升創業效率,讓我們專注于業務拓展。此次去參加騰訊大會,也是大量資源對接的好機會。”
面對“雙創”浪潮席卷而來,產業巨頭們的戰略思維,正從“親力親為”轉型為“開放扶持”。
騰訊有開放平臺、青騰大學,阿里有湖畔大學。互聯網巨頭以資本為媒、開放為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創業創新扶持產業鏈,目標是孕育未來十年的獨角獸企業。
以騰訊為例,記者采訪獲悉,從2011年推出開放平臺,到馬化騰在2016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希望其成為合作伙伴們的“新生態”,騰訊開放平臺已經成為騰訊內部孕育“雙創”的土壤,集結了包括騰訊眾創空間、青騰大學、“雙百計劃”等一整套扶持孵化體系。
騰訊開放平臺副總經理、騰訊眾創空間總經理王蘭給記者描述了騰訊的“雙創”體系:騰訊眾創空間的線下平臺,專注于創業培訓的青騰大學,負責創投的“雙百計劃”,營銷板塊的創星,以及第三方創業服務平臺。
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騰訊開放平臺已經扶持了近600萬的創業者。“雙百計劃”計劃三年內投入100億資源,扶持100家市值過億的創業公司。目前已孵化70家創業公司,誕生了3家行業獨角獸、5家上市公司、5家用戶過億的項目、15家估值過10億的項目,總估值500億元。
截至今年4月,青騰大學與長江商學院合作的“未來商業學堂”共入學139名創始人,項目總估值已超過2300億元,其中10家獲得騰訊投資,56家估值過10億元,并在行業內形成了16家獨角獸公司,包括微影時代、楚楚街、VIPKID、時空電動汽車、每日優鮮、映客、小紅書、卷皮、中商惠民、拼好貨&拼多多、貝貝網、一下科技、奇點汽車、固生堂、拓思德、豐巢科技。
而今年4月青騰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的“未來科技學堂”則集結了48名創始人,開學總估值890億元,已有包括知乎、摩拜單車、商湯科技、富途證券、Wecash閃銀及云知聲在內的6家獨角獸企業。
“我們希望幫助創業者更專注于創業項目的核心和實質,剩下的由我們來幫助加速。”王蘭坦言,騰訊創業扶持體系可以為不同階段的創業公司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如何慧眼識珠?騰訊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未來科技學堂”的項目范疇涵蓋航空航天、基因工程、微生物技術、AI等前端技術,代表著未來科技可能迭代的方向。而“未來商業學堂”的孵化項目則更關注與互聯網的關聯性。未來,青騰大學還將打造青騰投資基金、青騰公益基金、青騰會等社群體系,并提供以騰訊“雙百計劃”為主要依托的投融資服務等。
王蘭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強調,目前騰訊開放平臺并非一個盈利部門。以騰訊為代表,巨頭們在創服思路上的轉變,順時應勢,體現了高超的商業智慧。
第三方興起:資本化想象空間打開
在巨頭之外,還有一群人也在掘金創業服務市場。
中關村,這個曾經叫賣聲盈耳的電子一條街,如今已是創業孵化的大本營。中關村企業創業黑馬已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全國創業服務第一股。而就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創業黑馬的對面還有另一家知名的創服平臺36氪。
作為一家創辦于2011年7月的創服平臺,36氪的母公司筑成金融目前已擁有媒體(36氪)、聯合辦公場所(氪空間)、一級市場金融信息與系統提供商(鯨準)等三大核心板塊,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服務平臺,總估值已達百億元。
36氪創始人、筑成金融董事長劉成城向記者講述了筑成金融最新的商業邏輯。36氪從去年開始已經盈利。“36氪的內容關鍵詞是科技、創投、商業。36氪營收目前主要靠廣告和營銷。”
氪空間去年11月得到了普思資本(王思聰)與IDG共計2億元的A+輪投資。今年7月和9月,氪空間宣布獲得中民投資本和IDG的數億元A+輪系列融資。目前,雖然氪空間單店可以做到盈利,但由于氪空間在大面積擴張,盈利不是目前最重要的目標。
在氪空間內,除了獨立的辦公室外,還有前臺接待區、共享功能區,設有會議室、電話間、水吧等共享區域,智能化程度很高。氪空間在國內首創了“不收費、不占股、全球資本、平臺服務”的新型孵化器模式。目前氪空間已擁有30個社區,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南京、天津、成都、蘇州等熱點城市。
劉成城最為看重的一個項目,當屬鯨準,其目標定位是“創投領域的萬得+恒生電子”。鯨準基于36氪6年來的數據沉淀,通過精準的數據挖掘和智能機器學習,以及專業化的數據運營,已經累積了近60萬個創業項目和12萬余個商業企劃書,其中約有半數的創業公司為主動合作,另有一半的企業數據來自平臺自動抓取。同時,平臺入駐了7000多家投資機構及12000多位活躍投資人,可幫助投資機構實現對被投項目的精準搜索、精準管理、精準追蹤。
“目前,鯨準已是中國最大的商業計劃書數據庫。”劉成城告訴記者。據介紹,鯨準的數據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非結構化數據的結構化整理,例如新三板公司的財報、投資機構提供的數據等。為了拿到更多的非公眾公司信息,鯨準還有意效仿彭博的“線人”模式,未來有望提供不同級別的線人對同一家公司的數據情報,為投資者提供多維數據參考。第二個來源是合作方(例如恒生聚源)提供的數據。第三個來源則是創業者主動提交以及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如鯨準會根據某個創業項目的用戶瀏覽次數,生成該項目的“熱度”數據。
36氪只是國內眾多第三方創業服務平臺的一個代表和縮影。根據《2016中國創新創業報告》,截至2015年底,中國有科技企業孵化器2530家,全國上報眾創空間名單2345家,兩項合計4875家,是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
隨著“創業黑馬”的上市,一眾默默無聞的創服平臺,讓市場看到了巨大的資本化空間。
本文來自:36kr轉載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