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權的客體是什么?有哪幾種商標
2021-02-07 15:10:01
商標權的客體和客體是指商標是區分經營者商品或服務的標志。商標代表商品或服務,接受社會評價,是經營者商譽的集中表現。中國對商標采用國際商品和服務分類,這是商標檢索、應用和管理的技術基礎。www.86sb.com
商標權客體的構成條件
一般情況下,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生產、制造、加工、選擇或者經銷的商品及其提供的服務需要取得商標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商品商標注冊或者服務商標注冊。因此,注冊商標作為商標權的客體,需要經過商標局的審查。申請注冊的商標必須符合《商標法》規定的條件,才能經審查批準注冊,從而成為商標權的客體。
商標權的客體分類
商標從基本使用領域可以分為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從商標形式上,可分為視覺商標(包括平面商標、立體商標)、聽覺商標、嗅覺商標等。我國目前只保護視覺商標中的平面商標和立體商標。
視覺商標包括文字商標、數字商標、圖形商標和組合商標。
從商標所有權和商標使用權的關系來看,可以分為1。集體商標,以一定的集體名義注冊,供成員在商業活動中使用,表明成員屬于集體資格;2.認證商標是指由具有監督某種商品或服務能力的組織所控制的,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用于證明該商品或服務的產地、原材料、制造方法、質量或其他特定質量的標志。【/br/】根據法律對商標保護的力度,商標分為普通商標和馳名商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規定,馳名商標是指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并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注冊商標。馳名商標可以享有行政保護,包括排除他人注冊的權利、禁止他人使用的擴大權利、禁止其注冊為企業名稱的權利。產生馳名商標的方式之一是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組織評審,有效期3年;另一種方式是在訴訟中認定,主要效果是制止變相侵權。
對競爭對手的商標侵權行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報進行調查,包括:
1.商標侵權或假冒;
2。商標的非法使用;
3。商標的非法印刷或交易;
4。商標許可侵權案件;
5。其他違反商標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案件。
有商標民事糾紛的,可以向法院起訴,包括:
1.不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復審決定和裁定。拒絕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商標的具體行政行為;
3。商標所有權糾紛;
4。商標侵權或假冒;
5。商標權轉讓合同糾紛;
6。商標許可合同糾紛;
7 .在申請訴訟前停止侵犯商標專用權;
8。訴前申請財產保全;
9。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等。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金額是侵權人在侵權期間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侵權期間遭受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因侵權行為難以確定侵權人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裁定賠償50萬元以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規定了刑法中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非法制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標識罪的追訴數量標準,是打擊商標犯罪的司法解釋標準。
商標只是經營者商譽表現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
1。企業名稱;
2。商品名稱、包裝裝潢;
3.原產地名稱。
這些也代表了經營者的善意,構成了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知識產權。使用他人的知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或者將他人的知名企業名稱注冊為自己的商標;假冒他人商品名稱、包裝裝潢,或者與他人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相混淆的;假冒他人原產地名稱屬于侵犯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查處理,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侵權行為被確認的,應當停止侵權行為,賠償損失。除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規定法定賠償外,本法的賠償標準;商標法原則上是一樣的。
虛假宣傳和商業誹謗也會影響他人的商譽,所以知識產權法也禁止這些侵權行為,依據是我國的不正當競爭法和廣告法。
假冒往往與假冒偽劣產品聯系在一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摻假、摻假、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產品不合格、銷售金額大、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等界定。,這是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犯罪的司法解釋標準。它還規定,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構成犯罪,同時還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應當定罪,并按照從重處罰的規定處罰。www.86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