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關鍵節點應考慮品牌打造的是
2021-02-07 15:11:57
王華:首先,我們還是要看看它。也就是說,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品牌打造方式。現在你說的是一家既有高端產品又有低端產品的公司。
徐峰:也有定位不同的產品。有QQ和A3。
王華:實際上,這個問題相當復雜。我們可以再整理一下。包括最終產品在內的產品價格區間肯定會有差距。但是不同的公司風格不同,背后有更深層次的問題,所謂高端和低端。如果以寶馬為例,它只有一個品牌,但可以覆蓋1系到7系。你覺得1系是低端品牌嗎?問題在背后變得更加復雜。首先需要區分是價格區間水平,還是作為產品或者汽車集團本身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今天,因為我們在討論汽車自主品牌,其實不同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剛剛都談到了我國自主品牌建設的現狀。個人覺得一句話我們正處于戰略轉型時期,看起來很俗。我覺得這個戰略轉型分為兩個階段,應該說是三個階段兩個部分。
第一步,我們一般面對整車廠,什么意思?不管汽車公司有多大,我們還是廠長的想法。他有什么優點?注重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剛才梅先生還說,從橫向看,我們自己品牌產品的質量和綜合水平與中外合作的合資品牌和國際品牌的差距正在縮小,這是我們看到的情況。因此,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工作要做。比如我們看到核心技術沒有解決,就可以看到國內一些汽車廠商自主解決了核心技術。第二步,由于被動的原因,中國實際上已經融入了國際供應鏈體系。通常可以看到誰用ABS,誰用除發動機以外的其他關鍵部件。
我想說,中國的技術升級依賴于世界一流一流供應商的大力支持,這是日本走了而韓國沒有走的新的發展道路,以保證中國汽車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個人感覺背后的軟肋是一個技術整合能力,一堆好零件拼起來是不是好車是中國汽車廠商需要考慮的。
第二階段,剛才宋老師講的很清楚。我到底想談什么?當我們生產汽車的時候,我們在第二階段實際上要做什么?我們要出口的是經銷商的管理體系。現在基本情況是車我給你,你賣,但是和我沒關系。事實上,中國自主品牌的經銷商管理體系的完整性與國外品牌還有很大的差距。我還是說我們以前叫整車廠,所以只關心車。但是在第二階段之后,你關注的是管理的輸出,尤其是經銷商管理的輸出,這是國內很多自主品牌的一個弱點,就是當你從第一步走向第二步的時候,輸出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有你的管理。這種管理的大前提是什么?是一個雙贏的生態圈。這不是一個高壓政策,而是一個可持續和相互依存的問題。不然很簡單。既然不需要那些經銷商,那就跳下來自己做。這是第二階段,關于出口經銷商的管理制度。
第三階段,我要回答你的問題。事實上,在我們第三階段之后,我個人認為,今天在一個特殊的節點談論政府公共汽車時,我認為我們應該談論如何在國際視野的基礎上創造中國品牌獨特的價值主張,這是我們應該去的最終目標。我舉個例子。我有一個EMBA學生,生產愛馬仕圍巾,是中國的廠家。這是什么意思?中國整車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國際水平,但商標撕掉后就賣不出去了。同樣的方巾3000塊賣不出去,你的車也賣不到那個價位。一個新車型能造三年,一個品牌能造三年嗎?這么多客觀規律,你不可能從不同的行業去創造。所以其實就像前面何老師說的,我完全同意質量第一。如果沒有這個素質,就像剛才孫老師說的,到時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負面廣告。肯定是這樣的。
但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品牌戰略甚至應該與我們的質量平行。因為當你打造一個品牌的時候,就像梅(微博)先生說的那樣,我們可以看到品牌影響力和外資企業的差距在拉大,也就是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拉大。但是我們的素質差距縮小了。什么意思?說明我們對品牌的投入還不夠,要注意這個問題。營銷不是品牌,不是品牌建設。
前兩天在合肥榮事達演講的時候,感覺他們基本屬于廠長的思維模式,就是擴大產能,擴大產品線,增加產品品種,最后生產效率。至于品牌生產的效率,這不是他們目前考慮的,或者說只有一株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公司的整體組織架構中,誰會是品牌,一定會有人來做營銷。大家都知道會花多少錢,尤其是汽車行業。沒有品牌戰略指導的營銷只是一些初級營銷。所以對于中國自主品牌,我們現在認為第三個關鍵節點一定是考慮品牌建設的時候,不是說再努力,就是扎實,等車準備好了再說。其實你已經損失了空幾年的品牌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