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商標案歷經四年一錘定音 專家稱喬丹體育IPO或被終止|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2021-02-07 15:13:29
■我們的記者焦月
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喬丹”商標一系列行政糾紛公開宣判。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喬丹”商標的注冊損害了邁克爾·杰弗里·喬丹在先的“喬丹”姓名權,違反了商標法的規定,應予撤銷。同時,拼音商標“喬丹”和“喬丹”并沒有損害喬丹的姓名權。
喬丹商標案持續了4年
約旦商標案始于2012年。邁克爾·喬丹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撤銷該爭議商標,理由是該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了其姓名權,違反了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然而,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有爭議的商標應予以保留。
邁克爾·喬丹沒有放棄申訴,隨后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然而,北京法院仍維持原判。之后,邁克爾·喬丹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被駁回。直到2015年,他再次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在喬丹的堅持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8日宣判了喬丹商標糾紛行政糾紛系列。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撤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商標爭議裁定。
判決宣布后,邁克爾·喬丹發表聲明稱:“在喬丹體育商標糾紛案的判決中,最高人民法院承認了我保護自己名字的權利。中國消費者有權知道喬丹體育及其產品與我無關。我尊重中國法律,也期待上海法院對仍在審理的姓名權侵權案做出判決。”。
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后來發表公開聲明,稱“在品牌推廣過程中,他們一直做著解釋,防止大眾混淆。喬丹體育是一家全國性企業,公司一貫熱情支持體育和公益事業。近三年向國家繳納稅款超過15億元,他們尊重判決結果,此判決不會影響公司目前使用的商標。”
那么,最高法院撤銷中國商標喬丹的決定對喬丹體育有多大影響呢?
“喬丹體育在其目前的主要業務中使用的四個最重要的商標在50起案件中均被駁回。對于喬丹體育來說,今天的判斷不會影響到以后的運營。”
喬丹體育委托代理人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被判撤銷的商標“喬丹”并不在喬丹公司主營業務中,而是其周邊業務的商標注冊,如泳衣、裝飾品、啤酒飲料等的商標注冊。
至于喬丹體育公司名稱中的“喬丹”一詞,由于是公司名稱,與商標案件關系不大,喬丹體育的名稱將繼續出現在中國市場。
據了解,喬丹體育注冊的78個商標中,有很多是防御性商標(即防止他人惡意搶注),并未實際使用或涉及主營業務。判決涉及撤銷三個商標,均為其他周邊商品上的防御性商標,不在喬丹體育主營業務范圍內。所有這些商標注冊不到5年。
上市拖了5年,還是有變數的
專家指出,與對主營業務的影響相比,喬丹體育的上市計劃可能會因這起訴訟的最終判決而繼續推遲。
一些律師認為,最高法院判決的最新情況足以影響喬丹體育的股票發行過程,甚至導致其上市過程的終止。
上述律師表示,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喬丹體育的商標由“喬丹”改為只使用拼音商標,可能會影響購買意愿;如果股票發行,也可能對投資者的發行價格產生影響,對投資股票產生重大影響。
據了解,早在2011年11月25日,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就批準了喬丹體育的IPO申請。根據計劃,喬丹體育公司將于2012年3月底前正式上市,有望成為首家登陸a股市場的體育用品企業。
但就在喬丹體育積極準備上市之際,“飛人”喬丹于2012年2月以估計1.13億股、融資10.64億元起訴“中國名牌”,使喬丹體育至今未能上市。
有市場人士指出,“喬丹提出撤銷商標的時間很特殊,就是在喬丹體育上市之前。這導致喬丹體育承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證監會對企業IPO已通過但未獲批準的問題做了專項說明,點名指出喬丹體育有重大訴訟,相關制約因素消除后將按程序推進后續工作。
目前,喬丹體育仍列在證監會更新的IPO審核狀態正常的企業名單中,狀態仍為“通過審核會議”。但由于喬丹體育仍有重大訴訟在進行中,IPO仍有變數。
據了解,除了商標糾紛訴訟,飛人喬丹和喬丹體育還在進行重大訴訟。其中:2012年,喬丹還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喬丹體育與上海百奇貿易有限公司侵犯其姓名權,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合理費用100多萬元及精神損失費5萬元。元;此外,2013年4月7日,喬丹體育向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反訴飛人喬丹侵犯喬丹體育名譽權,除恢復喬丹體育名譽外,還要求賠償經濟損失800萬美元。到目前為止,這個案子還沒有宣判。
有分析師指出,即使所有訴訟都得到解決,喬丹體育目前的財務狀況是否能滿足上市要求也不得而知。
根據早前披露的招股書,喬丹體育計劃發行1.125億股,募集10.64億元用于生產基地擴建和戰略直營店建設。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運動服的高庫存和關門潮,以及電子商務的影響越來越大,喬丹體育花巨資拓展線下行為有點格格不入。
此外,在行業經歷了關店低迷之后,喬丹體育目前的表現也受到了行業的質疑。由于公司自IPO大會以來未通過其他渠道披露業績,公司近五年的具體收益情況外界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