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沒有知產保護怎能行|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2021-02-07 15:13:49
原標題:創新驅動發展,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怎么做
□我們的記者王春
“沒有理由,這么多公司做不出電飯煲!”
“仔細研究一下,國內企業確實做不到。”
“什么樣的電飯鍋?為什么中國做不到?”
“除了兩家日本公司,我們沒有這個專利。”
……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切中了中國制造業的痛點,也引起了代表和委員們對創新驅動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深入討論和建議。
3月8日上午,在浙江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張華明、陳建平、黃作興等代表表達了對專利、商標、品牌的關注,呼吁國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社會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這是一個好現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沈長宇坦言,總體而言,知識產權保護與社會預期還有一定差距。
沈長宇表示,根據代表的建議,國家將制定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文件;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專利法進行第四次修改;努力提高專利審查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切實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政策]
加強產權保護
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創新”都是高頻詞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堅決打擊侵權行為,切實保護發明創造,樹創新之樹。
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李玉光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知識產權問題給予了特別的重視,即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的動力”一節中。李玉光認為,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供給側結構改革符合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近三年來,政府報告強調知識產權的應用和保護,重視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能夠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生產和經營,這也是政府應該履行的責任。
李玉光進一步分析,從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IPP)等國際知識產權發展形勢來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未來世界貿易規則的發展趨勢。
“政府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其實也是為了更好更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崩钣窆庹f。
“如果沒有保護環境的最嚴格的知識產權,創新就意味著從樹上捕魚……”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對浙江基層工作者的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國輝感慨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知識產權保護太重要了!以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不僅是產權,也是企業在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中的通行證。
出國買電飯鍋的事件不僅傷害了最令周國輝震驚的人大代表的神經,而且去年,中國游客還涌入日本購買杭州制造的馬桶坐墊。
為了證實真相,他還專門走訪了世界上唯一的松下馬桶圈生產基地,帶回了中國制造業要從供應方發力,堅持技術創新,推進質量管理,保證產品質量,保護知識產權的經驗,從而推出中國品牌。
“知識產權強國戰略與創新驅動發展相匹配,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關鍵。如果不重視專利、商標、版權等的保護。,那么如果財產權得不到保護,誰來創造它呢?”周國輝表示,供給側改革不僅要注重政府規劃,還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優化創業創新環境。
[立法]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代表團審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紹興文理學院院長葉直言不諱地說:“有多少專利是真正有用的?從專利大國到專利強國,國家必須提上日程。”
如何提高企業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早在10多年前,廣東深圳就率先在國內進行科技立法,制定了企業技術創新條例。四川、廣州等省市也相繼出臺了有利于企業創新的地方性法規。
“這些科技立法強化了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比珖f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姚愛興在《關于制定企業技術創新條例的建議》中指出,技術創新體系基礎設施和政策法律環境建設相對滯后。目前,企業自主創新意識的創新能力仍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有待完善,以增強技術創新政策和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知識產權制度應該是刺激創新的基本保證。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珖f委員、共青團中央副主席鄭表示,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確立市場導向、提高發展水平、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執法等方面。建議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浙江是一個擁有知識產權的大省。2015年,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和專利領域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四。
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專利侵權案件逐年增多。2015年,浙江省知識產權局立案8584件,占全國的24%,其中專利侵權糾紛7981件,占全國的56%,居全國首位。
杭州娃哈哈集團像所有知名企業一樣,屢遭不法分子攻擊,其暢銷產品營養快遞、雙外外等被造假,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作為連續三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一直關注著商標法、專利法等相關法律的修訂和完善。他認為,要通過完善法律加強對國家知名品牌的保護,嚴厲打擊商標搶注、假冒等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加強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失信懲戒,構建品牌權益保護發展機制。
“版權保護的不完善導致侵權盜版猖獗,版權價值無法有效實現。也直接打擊了創作和創新的熱情?!比珖舜蟠怼Ⅱv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建議適當提高侵權法律賠償上限,加強臨時司法強制令的適用,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給予懲罰性賠償。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執法保護方面,今年1月1日生效的《浙江省專利條例》做出了明確回應,這是歷史上最嚴格的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制度。從明確專利發明人的收益權,提高行政執法的主動性,有條件地下放執法權入手,在專利的創造、申請、保護、管理、服務的鏈條上,從以前強調保護管理擴展到執法服務的全過程。
類似的探索還有很多。例如,在上海和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合理的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法律法規首先得到清理。
但代表們普遍認為,只有加快專利法等國家級法律的修訂,才能解決知識產權領域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根本問題。
[管理]
提高執法效率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等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侵權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增加了企業維權成本。
“名牌現象時有發生。侵權人通過使用與知名品牌商品類似的名稱、包裝、裝潢,使消費者誤以為是知名商品。品牌知名度越高,情況越嚴重?!比珖舜蟠?、浙江華之意時裝集團總裁張華明深情地說。
張華明認為,高假冒和非法銷售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品牌的培育和發展。他建議完善法律業務的審計、監督和管理,建立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在線調解機制,提高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效率,加大對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打假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品牌的毒瘤,必須堅決打擊,讓打假者和造假者付出慘痛代價,完善市場監管,恢復消費者對中國制造業的信心。
據調查,企業經常面臨舉證困難、周期長、賠償金額低、成本高、效益差等問題。然而,行政執法部門缺乏必要的權利來主動查處群體侵權、重復侵權和連鎖侵權,導致重復侵權。
而且由于目前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采取分散管理的模式,根據法律保護對象的不同,每個職能部門分別負責一塊,專利由知識產權局負責,商標權由工商部門負責,著作權由版權局負責,導致職能分散,多頭管理,權責重疊,不利于形成協同效應,影響執法效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進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統一收集企業信用信息,依法公示,社會共同懲戒監督”,為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確立了方向。
“目前分散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已經成為阻礙知識產權管理效率提高的一個缺點。”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副市長趙文認為,推進全國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統一、集中管理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勢在必行。
據趙文分析,這將有助于突破體制障礙,減少職能重疊,避免多部門管理過程中的缺位、越位和錯位,統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機制和執法標準,實施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綜合執法,嚴厲打擊假冒、盜版和侵權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維護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鄭對的理解是加強職能整合,探索一個部門依法承擔知識產權執法責任,解決當前專利、商標、版權等分散執法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執法效率。推進知識產權審判向民事、刑事、行政審判“三審合一”轉變,將民事審判、刑事審判、行政保護和知識產權執法結合起來。
談到上海自貿區和浦東新區率先探索和推進的“三位一體”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時,趙文信心十足地表示:“從浦東的探索中,我們可以看到,要推進改革,就要建立權利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行高效、法律保障的知識產權制度和機制。”
趙文認為,只有在地方試點項目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統一、集中管理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才能實現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司法]
統一裁判尺度
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首家專業知識產權審判機構。此后,上海和廣州相繼成立了兩個知識產權法院。三大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時,在司法保護的有效性、威懾力和影響力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體現了國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明確態度。
最高法院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中央文件精神,起草了《關于推進國家法院審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意見》,計劃今年在國家法院推進這項工作。
"目前建立的三個知識產權法院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李玉光表示,中國市場的法律環境應該為創新者和投資者提供重大知識產權糾紛審判結果的可預測性,給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投資者信心,引領重大知識產權案件判決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趨勢。
“加強知識產權法院在司法保護中的主導地位,探索符合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則的專門審判程序和審判規則,抓緊研究制定技術偵查人員制度。”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表示,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臨時保護措施的制度效率,妥善有效地采取保全措施,滿足權利人依法快速維權、獲取證據的合法需求,提高司法救濟的及時性、便利性和有效性。
北京,3月14日
上一篇:重慶巴南區資助專利發明人 共兌現1090余萬|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下一篇:第十七屆中英知識產權沙龍:版權遇到網絡 機遇和挑戰并存|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