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報稅」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注意事項總結
2021-04-16 16:31:48
關注2017年審批高新技術認證的企業!一定要提前做好審批管理,避免因材料不全導致國稅申報審批失敗。一、高新技術企業的審批必須同時滿足前提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應當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轉讓、捐贈、并購等方式獲得理論上對其主要產品(服務)起到框架支撐作用的版權產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起支撐作用的新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明確規定的范圍;
(4)企業成立前夕從事R&D科研及相關創新娛樂活動的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5)最近三個財務年度的研發總成本占歷年總銷售額的比例(具體經營期為三年的,按具體經營管理周計算,下同)滿足以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含)以下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對于近一年銷售額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全國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總值占研發費用總值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歷年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對企業競爭力的高評價應符合相應要求;
(八)在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根本性安全、根本性質量事故或嚴重自然環境違法行為。
二、準確把握重點
1、建立獨立機構的公歷本年度以上。
2.擁有建筑的獨立版權。構建自主版權與行業相關,主業管理國稅報稅是必須的。
報稅3。屬于國家重點項目支持的高新技術的各個領域。六大領域:生物醫學、生物與新醫療器械、材料科學、新能源、新技術服務、新材料與節能、自然資源與環境、先進設備制造與管理體系。
4.研究、開發和娛樂活動是指為了獲得自然科學和新技術的新知識(不包括自然科學、美學或人類古典文學),將創造力應用于科學和技術進步的新知識,或實質性地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服務)和技術而停止的具有特定目的的娛樂活動。不包括企業例行更新產品(服務)或必要應用某些科技成果等娛樂活動(如必要采用新材料、設備、新產品、服務、技術或知識等)。).
5.高技術產品(服務)是指新技術在建筑中起支撐作用,屬于國家重點項目支持的高技術領域規定范圍的產品(服務)。
6.主要產品(服務)是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在理論上具有起到框架支撐作用的版權產權,收入總和超過企業歷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的50%。
7.企業的R&D費用是以單一的R&D和娛樂活動為基本單位,按經營者和總和計算的。企業應收取必要的研究、開發和娛樂活動以及可計入的間接研究、開發和娛樂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并填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表”附件2中的“企業當年研究、開發和費用結構明細表”。
企業應按照《本年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的要求,設立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專用會計賬戶(或設立研究開發費用專用會計賬戶),提供相關匯票和明細清單,并按照《管理指引》的要求進行核算。
8.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是指企業通過R&D及相關創新娛樂活動獲得的最少產品(服務)收入和一般收入。在支持上述企業收入方面發揮作用的新技術應屬于《新技術的各個領域》中明確界定的范圍。其中,一般收入包括:
(1)阿爾斯通公司收入:指企業創新研究成果通過新技術商業貿易和阿爾斯通公司獲得的收入;
(二)新技術服務收入:指企業以自身的勞動、人力、物力和信息技術,向社會和企業外部用戶提供新技術信息、咨詢服務和消費市場風險評估、科研項目設計、圖像處理、實驗研究等各類服務所取得的收入;
(三)研發收入:指企業在社會各方面承擔研發、雙邊測試和產品開發所取得的收入。
9.收入和銷售額的計算。
收入是指總收入減去非應稅收入。
總收入和應納稅所得額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法》計算。
銷售額是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的總和。
主要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有效范圍計算。
10、企業科研人員是指需要從事研發和相關創新性娛樂活動,并專門從事上述娛樂活動的管理和提供必要的新技術服務,累計具體管理工作周在183天以上的人員,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的人員。
企業職工總數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工。在職人員可以通過企業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或者繳納社會保險費來認定;兼職和臨時工平均必須在企業工作183天以上。
專業知識,社會福利,
金融事務
行政機關等權威第三方出具的證明,如勞動合同登記證明、醫療保險繳費憑證、所得稅代扣代繳證明、金融機構出具的工資單等。
11.競爭力從版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發水平、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四個基準進行高度評價。
(1)知識生產。要求一類一項,二類五項可以審批。當版權有多個所有者時,申請時只能有一個所有者使用。綜合考慮,擬版權數量達到10個以上,成立三年以上企業最差可達15個項目。
(2)科技成果轉化為作戰能力。
科技成果是指研究和產品開發產生的有效研究成果。
科技成果類型:包括專利、商標注冊專利、內部專利權、申請著作權、裝置布局設計專有權、真菌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藥品、國家級藥材保護品種、國際標準、檢驗方法和規范,以及國家有關納稅申報文件中規定的其他應當納入的科技成果類別。但不是新的技術訣竅。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科技成果的后續測試、開發、應用和推廣等娛樂活動,以提高勞動力水平,直至產品、新技術和新能源形成,新的制造業不斷發展。
研究成果轉化方式包括單獨融資、將科技成果轉讓給他人、許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在以科技成果為合作伙伴的前提下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股份方式為科技成果融資、轉換股權或融資比例、協商確定的其他方式(具體方式請具體說明);
研究成果轉化成果中包含的產品、服務、工藝、樣品、原型等要求明確命名或詳細說明轉化細節;
證明材料包括證明是有效科技成果的材料和證明科技成果已經轉化的材料。如版權證明、標準文件、檢驗方法文件、規范文件、高新技術獎勵證明、成果鑒定調查報告、高新國家發改委調查報告、查新調查報告、檢驗調查報告、制造認可、認證認可、資質證書、產品質量檢驗調查報告、用戶使用調查報告、銷售合同、阿爾斯通公司合同、新技術服務合同、文件等相關證明材料。
(3)研究、開發、組織和管理水平。
企業需要提供日常相關的管理模式,如:研發機構管理模式、R&D投資會計制度、分公司設立文件、R&D電子設備清單、創新協議、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及獎勵與獎勵制度、國家科研獎勵與獎勵納稅申報表等。
三、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和貨幣政策補貼
1.取得高新技術企業后,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
金融事務
2015年我局發布了商務部發布的新聞稿(商務部2015年第76號新聞稿),具體企業所得稅優惠不允許實行立案管理辦法。因此,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配額后,無需經過稅務機關審批,可以按照商務部2015年第76號新聞稿的要求立案。
被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外商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即其從國外取得的收入可以按15%的折讓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計算國外抵免額時,他們可以根據15%的折扣稅計算國內和國外的應稅總價值。詳見《司法部、商務部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適用稅收及稅收抵免難點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11〕47號)。
2.工人基金。高新技術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費用,不超過工資總額的8%,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對于超出部分,允許在以后支付本年度的結轉抵扣。到目前為止,這項政策對企業注冊資本沒有限制性要求。
四、重點項目要加強扣分管理,以免主動出擊。
從去年開始,在高層次材料上交后,金融機構加大了對未抵扣企業重點項目的檢查力度,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專項項目
審計
R&D費用與已結算和已結算的R&D費用金額不完全一致。此外,還需要審核企業的R&D費用明細賬戶,甚至檢查企業的勘探賬戶。
第五,注意相關統計數據之間的關系
1、特殊
審計
調查報告與審計部門今年檢查的關系。重點項目關注審計委員會今年附注中對R&D費用的描述是否與
特別審計
調查報告中的研發費用完全一致。
2.R&D費用會計的難點。超過2016年前,需要特別賬戶核算。自《關于修訂印發的通知》(郭克發改[2016]32號,以下簡稱《確定必需品》)及其管理指引發布以來,企業可以使用專用賬戶核算。要嚴格按照文件的明確規定,妥善收取研發費用。
正確的
特別審計
從價格上來說,企業有研發費用,金融機構對納稅申報有較高的評價否決權。
3.R&D費用會計的難點——資本化和費用化。請嚴格遵循資產
會計準則
根據相關要求進行核算。
4.公司的R&D特征和會計科目使用的困難
5.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統計數據是凋亡的。注意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和本年度的相關統計數據
審計管理
與專項審計報告的關系。
6.企業R&D費用的增減問題。要注意R&D費用的扣除、R&D費用的核算、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和特殊項目
審計管理
審計署和審計署今年的統計數據。
7.各種申請材料之間相互核對、相互支持。
不及物動詞總結
高新技術企業審批是一項信息化技術。只有在高層確定審計更加嚴格的情況下,企業才應該徹底了解識別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準則,提前做好準備和管理工作。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咨詢相關機構或者有專業知識的內部政府機構。
上一篇:「個人合理避稅的方法」稅總15項措施支持外貿穩定增長
下一篇:「深圳報稅流程」明年環境稅可能完成立法并出臺 采用從量計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