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阿里與淡定的攜程,將在商旅管理2.0時代正面交戰
2020-09-02 17:09:34
阿里系的飛豬與攜程在旅游行業的競爭已經無處不在。
今年2月28日,初生牛犢的阿里商旅發布了2.0版本,并注資10億針對中小企業提出了“免墊資、免發票、免報銷”的差旅政策。而在此前不久,2月21日攜程也發布了企業商旅APP的升級版本——全流程,同時啟動了“TM+”戰略,并宣布商旅市場即將進入2.0時代。 長期以來,商旅管理(Travel Magagement)市場前五的位置長期由攜程、國旅運通、中航嘉信、捷成BCD和錦江HRG占據。隨著阿里商旅在中小型企業商旅服務的加碼,2017年的中國商旅市場格局或許會有新的變化。
歷史一再證明,每當“免費”這張王牌被擺到桌面上,下一輪的激烈廝殺就會旋踵而至。已經發展了十多年的商旅市場,如今又將成為阿里與攜程的戰場。
萬億級商旅市場,阿里算不算遲到
巨大的市場、持續增長的需求與碎片化的行業格局,成了國內商旅市場的標簽。
攜程商旅發布的《2016中國差旅市場白皮書》顯示,最近幾年的商旅市場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增長。2015年,GBTA的一份報告曾表示,2015年中國商旅市場的增長超過14%,2016年將會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增長12%。
這一增長背后其實是企業消費認知的變化。調查顯示,49%的企業認為商務旅行是一種“戰略投資”而非“必要開支”,這說明企業對于商旅的認識已提升至戰略定位的層次,已經不再局限于業務增長。
圖片來源:《2016中國差旅市場白皮書》
攜程商旅在2月份發布的稱,2016年中國差旅市場規模達到2900億美金,緊隨美國。權威專家預測,明年中國差旅支出市場還將以至少10%的速度保持增長,并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差旅市場。
但中國商旅管理市場結構至今仍呈現參與者眾多、集中度低的特征。該《白皮書》顯示:
2014年中國商旅管理市集中度依然不高,CR5為19.7%(CR418%),遠低于以德、法、英為主要代表的歐洲市場(平均CR4為69%)。
前5名企業分別為攜程(占比7.6%)、國旅運通(占比5.0%),中航嘉信(占比3.7%)、捷成BCD(占比1.9%)和錦江HRG(占比1.7%),剩余份額中,騰邦國際占1.4%,美亞商旅占1.4%,其余77.5%由為數眾多的非專業化差旅機構如旅行社、機票代理商構成。
圖片來源:《2016中國差旅市場白皮書》
凡是數千億美金以上的大蛋糕,沒有巨頭不會垂涎三尺。這也是有著釘釘與螞蟻金服加持的阿里商旅闖入商旅市場的原因。
事實上,2015年前,攜程商旅一直在為阿里巴巴集團提供商旅管理服務。但在阿里旅行誕生后不久,除了與攜程商旅的分道揚鑣,在商旅市場就再無動作。直到2016年10月11日,阿里商旅成立并升級為“飛豬”品牌。
“雖然各家報告給出的數字不一樣,但這肯定是一個2000億美金以上的市場。”在路上商旅CMO鄭燃認為,阿里這樣的巨頭仍然可以從容不迫的參與其中,就是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但又太分散,目前場內的玩家之間遠遠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鄭燃還認為,商旅市場不是一家兩家能教育的,“大玩家的加入對于商旅市場是一種利好”。
而阿里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選擇布局商旅市場,也有著自己的思量。
中小企業“有差旅”,卻“無管理”
“在中國,差旅管理(TMC)的概念是舶來品,是由外企引入的”,阿里商旅總經理徐慶倫告訴鈦媒體記者。在商旅行業排名前四的公司中,除攜程商旅外都是外資公司。
國內的實際情況是,企業中有著差旅管控意識的一般都是外企、大型國企、政府部門。市場中領先的TMC公司,基本上也只為大中型企業、外企、政府部門提供服務。對于傳統TMC公司,大客戶的信用良好,差旅規模足夠大,風險與成本在可控范圍,營收也更可觀。
“讓以大客戶為主的傳統TMC,在原有的體制內做中小企業,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大客戶是他收入的主要來源,現在要做中小客戶,勢必在資源與技術支持上要有權衡與傾斜,能否調配好,對于這些TMC公司而言就是一個挑戰?!毙鞈c倫介紹,已經習慣服務大客戶的大型TMC公司,并不愿意花同樣的成本去管控一家中小企業的差旅行為?!?到10年前,做大企業業務是天經地義的,微型企業不是差旅服務的主要人群”。
不單單是差旅公司不愿意“屈就”服務中小企業的商旅管理,中小企業也沒有差旅管理意識,而且問題多多。
很多中小企業的商旅行為普遍存在這樣幾種現象:或是設置專人負責差旅預訂,或是委托到一些非專業的票務代理公司、旅行社,或是員工自行預訂并可以隨便報銷,不存在管理的過程,也很容易滋生灰色空間。“正是因為商旅管理概念的薄弱,很多企業都并沒有意識到管理與合規的重要性?!痹诼飞仙搪肅MO鄭燃顯得很無奈。
不可否認,一些小型票務代理公司、旅行社因其靈活的、定制化的服務,仍能獲得很多企業的采購訂單,但其靈活定制的背后往往是高昂的服務成本與產品價格的灰色地帶,沒有真正的幫助企業降低差旅成本。其分散管理的模式,也起不到管理本身應該有的高效與節約。
“服務方式不改變,想在理念上突破會比較難?!毙鞈c倫對鈦媒體記者說,不單單用戶的商旅管理意識需要被激活,如果供應端的TMC公司不做適時的改變,供給與需求將會一直被困于莫比烏斯環中,傳統TMC由于服務模式的傳統只能將自己圈在大企業客戶中,而對市場中規模更大的中小企業的服務則可能越來越難。
不過,商旅市場總歸還是起了變化。
隨著“八項規定”的出臺,國家對“三公消費”的管制,以及航司“提直降代”政策的推出,一方面很多小商旅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不得不尋找新的盈利手段;另一方面,TMC公司傳統的服務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的商旅管理需求。
F-council中國企業財稅管理研究院院長謝學燾認為企業客戶的差旅管理意識已經在逐漸轉變。“差旅管理公司在幫助企業實現費用節省后,企業客戶更希望差旅管理公司能夠滿足其實現流程優化,管理效率提升的需求。大多數企業財務管理者選擇差旅管理供應商的首要因素是滿足出差申請、在線預訂、報銷一體化,實現差旅管理效率提升?!?
如今,合規意識逐漸增強的中小企業,對移動化、信息化、透明化商旅管理需求也十分強烈,商旅市場的生態也有了更多的變量。
商旅2.0時代開啟
接受鈦媒體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2017年,將是商旅市場的拐點,首先就是洗牌。
“這個市場不可能一直存在幾千家服務商,現在有很多公司都不能夠稱之為TMC服務商。”在鄭燃看來,一個真正的TMC服務商一定是有規范的流程與較強的銷售實力 ,還要有核心資源 、技術實力與資金實力(墊資是不可避免的),不然很快就會被湮沒在即將到來的潮水之中。
TMC公司要想適應未來的競爭,首先必須要解決金融的底層建設問題。
據徐慶倫介紹,以機票為例,TMC公司在與上游結算的時候必須要現款現結,而為大中型客戶服務的時候,要求是月結的,當TMC公司的業務規模越大的時候資金敞口就越大,今天對大中型企業做差旅服務的時候資金的壓力是很大的。在他看來,現在的金融服務理念跟方式也很難去支持小TMC公司,銀行不會支持一家沒有抗風險能力的小TMC公司?!般y行雖然支持企業的創新業務,但是一定是跟規模相匹配的?!?/span>
其次,在當前的商旅市場,移動化、自主化、智能化的商旅管理發展方向已經是一種共識,對企業技術實力的考驗也愈加嚴苛。
徐慶倫認為移動商旅最大的特點是,讓技術盡可能的代替人工做出快速反應,通過移動商旅管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這樣商務出行會變得很便利。尤其是在機票、酒店利潤日漸微薄的當下,同等條件下,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幫助TMC公司降低服務成本。
顯然,在2017年的商旅市場,金融、技術能力將決定著許多TMC公司的生死。而阿里對商旅市場的強勢介入,也讓相對平衡的市場格局,逐漸向阿里、攜程兩強相爭的局面傾斜。
徐慶倫向鈦媒體記者透露,2016年10月阿里商旅成立后的短短一個多月,就有近10萬家用戶注冊。“雖然大型企業版塊的競爭激烈,但在中小企業服務領域確是一片藍海”,中小企業市場存在大量“尚待挖掘的需求”。
雖然攜程商旅與阿里商旅雙方的客群有明顯的錯位,阿里商旅市場占有也遠遠不及攜程商旅,表面上攜程依舊處之泰然,但其在阿里商旅發布“免費”策略前,就宣布了”TM+“戰略,宣布了其App升級版本——全流程。
據攜程商旅CEO方繼勤介紹,其全流程實現了從出差前的差旅申請、行程預訂,出差中的補單功能,以及出差后的差旅報銷等產品功能的升級,打造全面、智能、一體化的一站式差旅管理服務。
“商旅服務步入了2.0時代,”方繼勤認為,在商旅1.0時代,差旅管理公司主要是為企業提供更低價機票、酒店產品的預訂服務;如今,差旅管理公司通過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一體化、智能化的出行管控服務,來幫助企業降本提效。
而阿里商旅放出了“移動差旅、未來差旅、綠色差旅”的概念,試圖通過線上的優勢,縮小與行業領先者的差距?!?017年將是阿里商旅服務落地的一年,但阿里商旅并不急于搶占市場份額與交易規模?!?/span>
目前,雙方還沒有在市場中正面交易,隨著阿里商旅的服務在行業逐步落地,未來的商旅市場,阿里商旅與攜程商旅的正面遭遇定然避無可避。(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高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