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慈珂:推動國際版權多元化合作
2021-02-07 15:03:45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深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圍繞“版權創新 發展”,深入探討和交流,對促進國際版權多元化合作和中國版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想借此機會分享一些關于這個主題的信息和觀點。
版權制度激發創新熱情,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版權制度歷史悠久。中國早在宋代就有了擅自抄書的禁令。18世紀初,在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的推動下,現代版權制度誕生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知識”是一種財富,它和有形的私有財產一樣神圣不可侵犯。“尊重知識、尊重創造、誠實守信”的觀念開始合法化、規范化,并被大眾所遵循。
版權制度激發創新熱情,文化繁榮。創新是國家進步和民族繁榮的不竭動力。版權制度是激勵創新的基本制度。通過確定創作者的專有權,對其作品的傳播和使用給予應有的獎勵,從而激發人們的創作熱情,極大地促進文化繁榮。同時,豐富而持續的創新成果也對版權保護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數百年的實踐充分證明,版權制度與創新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版權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版權制度框架下,版權因其產權而具有可計量的價值,使版權得以交易并充分參與經濟活動,從而成為日益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近年來,隨著新的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以智力成果為資源,以知識創新為動力,以版權作品的創新、生產、傳播、使用和消費為基礎的版權產業發展迅速,遠遠超過傳統制造業,被視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加快版權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估計,發達國家的版權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重約為10%或以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則超過3%。在中國,2014年版權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7.28%。
中國政府重視版權保護,積極推動版權產業的發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版權保護,積極全面履行對《伯爾尼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等中國加入的相關國際版權條約的莊嚴承諾。版權保護總體上達到了國際水平,為國際版權保護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具體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提高版權地位,將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后,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2015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深入實施包括版權在內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提升產業國際化發展水平,保障和鼓勵大眾創業創新,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知識產權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在這種環境下,進一步完善版權保護體系,深化版權國際合作,對于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在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完善法律體系,與國際規則充分接軌。中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律制度主要體現在“一法五制”和已加入的七項國際公約中。為了解決數字技術的發展給版權保護帶來的新問題,我們從加強可操作性入手。一方面,在國內層面積極推進《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清理,重點解決數字技術發展給著作權保護帶來的作者“公開傳播權”、權利人的技術保護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網絡服務商豁免等新問題。另一方面,在國際層面,積極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與錄音制品條約》(WPPT)、《音像表演北京條約》等相關國際版權條約,全面履行國際義務,努力打造權利人、使用者和公眾利益和諧發展的版權法律體系。
【/h/】三是整合資源,依法打擊侵權盜版,切實保護著作權人利益。中國實行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并行的版權保護模式,不斷加大打擊侵權盜版力度。聯合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和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王劍行動”,大力推進政府軟件法制化,樹立和維護中國政府保護版權的良好形象。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至2015年,全國版權行政執法部門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7萬余件,向司法機關移送案件近4000件,收繳侵權盜版產品近5億件;在互聯網版權保護領域,僅2015年“王劍行動”期間,共查處侵權盜版案件383起,行政罰款450萬元,移送司法機關刑事處理案件59起,涉案金額3845萬元,關閉網站113家。
【/h/】四是創新管理模式,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提供優秀的版權社會服務。各級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充分發揮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導著作權行業協會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相關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監督管理、群體自我保護和企業依法經營的良性互動機制。深入持續開展版權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公眾和版權行業“先授權后使用”的版權意識,逐步形成有利于創新的良好版權氛圍。
【/h/】第五,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應用版權,推動版權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關政策,支持建立成熟完善的版權發展模式,引導市場參與者通過版權轉讓、許可、質押、登記、合同備案等方式實現版權的市場價值。建立全面的版權要素市場,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增強版權產業在國內市場的整合能力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目前,中國的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信息網絡等版權產業在文化經濟發展過程中顯示出強大的優勢,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據統計,當年中國版權產業占GDP的比重為6.4%,到2014年已經上升到7.28%。
第六,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平衡有效的國際版權體系。近年來,中國政府全面履行了版權方面的國際承諾,與國際社會建立了廣泛深入的版權多邊雙邊關系,得到了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2012年,中國政府成功舉辦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來自154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和48個國際組織的721名代表通過協商談判成功締結了《北京音像表演條約》,體現了國際社會近年來對中國版權保護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樹立了中國版權保護的良好國際形象。
多年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一直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成員國樹立通過知識產權制度為各自國家的創新和經濟發展做出充分貢獻的理念。我們堅信,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規范,中國版權制度的不斷完善,版權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入,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知識和創造力的潛在價值將得到充分的認可和增強,版權保護必將為推動民族和國家創新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也希望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與國內外其他國家和朋友一道,加強溝通與交流,促進版權合作,改善國際版權環境,促進基于創新的版權產業發展,促進更好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
上一篇:新媒體平臺才是體育版權的歸屬
下一篇:版權是微電影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