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是微電影的生命線
2021-02-07 15:03:46
【/h/】隨著微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版權糾紛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意識到微電影產業鏈發展的核心是版權。12月6日,在廣州舉行的互聯網影視版權峰會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微電影的版權保護問題和策略。
版權保護意識不強
內容抄襲時有發生
“版權是所有影視作品的生命線。沒有版權,就沒有陽光。”據中央新電影集團微電影發展中心主任鄭子杰邵介紹,全國有近200個微電影藝術節。以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為例,今年共收藏作品3258件。隨著我國微電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加強微電影的版權保護迫在眉睫。
"微電影在新媒體平臺上播放。內容融合了幽默、時尚潮流、商務定制等主題,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期休閑狀態下觀看。”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教授湯榮認為,微電影是互聯網的新產品。據統計,2017年中國微電影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復制縮微膠片內容的例子并不少見。很多作者的作品都是通過多個微電影頻道播出的,版權保護沒有明確規定。同時,幾乎沒有關于微電影版權保護的訴訟。
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春茂被侵權。90年代后期,他寫了一部電影。由于缺乏版權保護意識,他沒有簽訂相關的保護協議,不僅沒有拿到稿費,還對作者簽名有爭議。楊春茂說,現在侵犯版權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微信傳播的文章、視頻、理論觀點,很多都沒有注明作者和出處。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乃真也表示,中國的版權保護意識不強。例如,北京電影學院每年舉辦一次影視作品展覽,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的優秀作品參加展覽和評比。但在每年的巡展中,王乃真發現,從電影節開始到結束,所有國外獲獎作品只授權組委會宣傳30天。學校和作者都有明確的國外版權保護意識。然而,在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參與拍攝視頻作品。雖然劇情的敘述沒有嚴重的抄襲,但是在使用音樂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版權問題。“不管音樂是從哪里來的,都必須在字幕中體現清楚,否則就是抄襲。”王乃真希望大家尊重音樂版權。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總制片人張沖在致辭中透露,《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播出后,深受業內人士和普通民眾的喜愛。電影開放版權營銷,國內收入超過1億元,海外收入超過40萬美元。“一部精品紀錄片,其版權收入相當于一個電視頻道半年的廣告收入。”在張沖看來,在互聯網時代,承認版權將立于不敗之地,這樣版權價值應該成為企業最具競爭力的資產。
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作品的注冊
微電影版權的多渠道保護
微電影的版權如何保護?湯榮認為應該首先進行作品登記。在著作權法中,微電影屬于第三條第六項。有律師曾經說過,文化創意產品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版權登記,如果遇到侵權問題,一定要保留好證據。比如音樂和電影可以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注冊有三種方式:一是在國家版權局網站注冊,二是在中國電影版權協會FORP平臺注冊,三是在第三方版權注冊平臺注冊。"做好版權登記是我們維權的基本保障."湯榮說。
【/h/】楊春茂建議向有關版權部門申請《互聯網行業版權管理政策與法律保護》科研項目,一方面從理論上梳理版權保護,另一方面為政府部門的行政決策提供參考。“網絡微電影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所以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制作更多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作品。”楊春茂說,中國的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尤其是大學生,要有維護他人版權利益的意識。
王乃真也認為,在加強版權立法的同時,要重視版權教育。他認為提高版權意識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要重視學生的版權教育,不僅要保護每個學生的權益,還要讓他們認識到,即使是普通的實踐作業,也不能隨意復制或使用別人的作品。元素;如果使用的話,應該以貢品的形式在作品中明確表述。王乃真還設想通過與保險公司的戰略合作加強版權保護,即從監護人的角度,保險公司與網絡影視作品作者形成保護和監管的關系。
“版權保護是一項有價值的探索,互聯網影視版權必然涉及技術創新。”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所副所長曹三生表示,互聯網發展初期,存在去版權化趨勢。互聯網流行的技術形式是開元技術,比如Android系統,它不是某個公司或某個主體擁有的版權,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互聯網影視發展初期版權開放嗎?有人認為版權應該是開放的,完全自由的,這樣才能促進品牌的傳播;也有人認為應該進行完全的版權保護;還有的想保護一些版權,只有部分作品可以在網上免費觀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產品形式應該多樣化."曹三生表示,中國傳媒大學相關團隊進行了積極探索。2013年,該大學開發了一個中國微電影版權交易平臺,利用技術手段在微電影中標記視頻水印,以保護版權。據了解,所有微電影都將獲得版權平臺的授權,以獲得唯一的授權碼和受保護的內容版本;同時,對于授權副本,限制具體使用時間。一旦時限到期,作品將自動在線刪除。
上一篇:于慈珂:推動國際版權多元化合作
下一篇:OLED專利信息導航庫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