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 55件發明專利背后的創新裂變
2021-02-07 15:05:23
“我是一個只會寫軟件的書呆子,創業創新的靈感來源,完全離不開整個深圳環境?!彬v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站在第二屆中國深度商業會議論壇的平臺上,表達了這樣的感受。
1984年,13歲的男孩馬隨父母來到深圳,親眼目睹了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打造的“深圳速度”。
今年9月5日,騰訊市值突破2萬億港元,一舉超越中國移動,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騰訊所在的深圳正在上演“新深圳速度”的傳奇。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授予國內發明專利16957項,平均每天46項。今年1-8月,這個數字再次刷新,深圳平均每天產生55項以上的國內發明專利。
“新深圳速度”背后是深圳、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形成的科技創新產業鏈。憑借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工業配套設施,從實驗室到創新產品的最后一公里可以在這里快速開啟,進一步提高創新效率,實現創新紅利的快速實現。“要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必須依靠提高效率和依靠創新。廣東和深圳的創新實踐證明了這一點。”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評論說。
南方日報記者蘇嘉信
科研端直接到生產端
開啟創新技術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奧地利創作者朱莉婭·凱辛格(Julia Kaisinger)對深圳的“雙創新”環境贊不絕口。朱莉婭·凱-辛格因開發昆蟲培養機而聞名,這在BBC紀錄片《創造中國》中有所報道。她說:“我經常和深圳創業公司吃飯,有些技術問題是在飯桌上解決的?!敝禧悑I·凱——歌手不忘“賣廣告”。珠三角很多工廠為國際廠商提供強大的硬件支持,這在歐洲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硅谷最擅長的事情之一就是冒險和快速行動."《南方日報》記者在美國硅谷調研時,暢銷書作者喬納森·利特曼(Jonathan Littman)告訴我們,許多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正在迅速將好的創意和創新技術推向市場,在市場中獲得足夠的后勁,開發更好的產品,從而擊敗競爭對手?,F在,深圳快速發展的效率吸引了來自硅谷的創新者。有一張在國際制造商手中流通的制造商地圖,它描繪了中國深圳華強北擁有各種各樣的組件,是亞洲最好的電子組件分銷中心之一。制造商可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購買他們想要的大部分東西,以便想法可以盡快轉化為真正的產品。
隨著VR和人工智能的到來,Oculus聯合創始人Jack McCauley等硅谷專家看好擁有完整制造業產業鏈的珠三角。幾年前,杰克·麥考利(Jack McCauley)在珠江三角洲的一家工廠里,根據設計圖紙,建造了最初的Oculus VR設備。高通產品營銷高級總監邁克·羅伯茨(Mike Roberts)告訴記者,硅谷有很多有想法的公司,但如果你想把想法變成產品,你必須來深圳。
廣州一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熊告訴記者,在歐美生產一個無人機制造的模具可能需要三個月,而在珠三角地區只需要三天。
從美國來到深圳創業的田蕓李飛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寧說:“對于技術歸國人員來說,珠江三角洲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對技術的落地極其關鍵?!?/P>
在深圳,大量新的R&D機構已經成為創新和產業之間的快速連接器。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為例,該所打造了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工業應用-企業孵化的科技創新鏈,為制作者提供從蝌蚪到青蛙的一站式養殖服務。
“一棵樹苗能否長成參天大樹,與時機等諸多因素有關。我們的做法不是倒一兩棵大樹,而是營造一片土壤肥沃、雨量充足的森林?!敝袊茖W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所長范劍平表示,在這片森林中,企業存活率、專利轉化率和技術轉化率分別是傳統模式的3至4倍,創新效率普遍提高了30至60倍,失敗率較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永偉表示,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通過從科研端直接切入生產端,縮短了科技進入產業的時間,提高了創新的頻率。
信息的快速流動
系列創新的各個環節從需求方介入源創新
各種創新要素的匯聚,創新創業成本的降低,是新深圳速度背后的創新密碼之一。
“現在是信息時代和后工業時代。在過去,生產要素的重組被稱為創新。今天,信息重組是創新,而不僅僅是生產要素的創新?!敝洕鷮W家李一寧對此進行了探討。企業家津津樂道的是,深圳的知識和技術流動更快、更開放,進一步降低了創新成本。這恰恰是新一輪全球化的鼓點。
數據顯示,深圳在4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新能源汽車、3D顯示、無人機等領域的創新能力位居全球前列。其中,華為和中興在第四代移動通信TD-LTE技術領域占全球基礎專利的五分之一,在5G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廣汽在全球超材料領域擁有86%以上的專利;華大基因基因測序輸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玉柔科技的柔性顯示技術研發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樊綱稱贊深圳:“深圳是中國唯一一個依靠知識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站立和發展的城市。它始終站在知識創造和知識溢出的最前沿,吸收世界上各種新知識、新思想。這是深圳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潛力。”
深圳各地的孵化器和中創空已經成為知識和信息快速流動的配送中心。
在打柴人空里,空房間雖然略小,但過道、大廳、咖啡館和周圍的小店都充滿了極客的風格。一些制造商專注于研究,而其他制造商則分享硬件技術。2011年,潘浩在深圳華僑城創立了柴火屋空,意為“眾人拾柴火焰高”。他想為創新的生產者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合作環境。據悉,從2015年初至今,柴火空已接待游客約9萬人。目前,柴火空約有4500名會員,舉辦數百場研討會和分享會。
前深圳市科協主席、深圳泰泰空南方科技學院院長周發現,“創新鏈壓縮現象”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過去,創新被分成不同的環節,由不同的創新組織承擔,這使得知識向需求方的傳遞非常困難,周期也很長,但現在一個創新組織可以覆蓋創新鏈中的所有環節。
今年3月,華大基因董事長王健在公開演講中說:“我們左手賺錢,右手花在科研上,只有華大人才是這么蠢的一個東西。我們認為這樣做很有趣。”
截至2016年5月,BGI 9年來在深交所發表論文1412篇,平均2天左右,論文“含金量”較高。《自然》及其附屬雜志僅發表了171篇論文,《科學》發表了29篇論文。
2007年遷至深圳后,BGI不再局限于科技研究,產業布局越來越快。以普通人高度接受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例。從1997年開始,研究人員發現孕婦懷孕時,胎兒DNA會進入孕婦血漿,然后市場應用非??臁=刂两衲?月18日,BGI與合作醫療機構共同完成了100萬例無創性產前基因檢測,約半年后這一數字已增至150萬例,增速驚人。
“現在發達國家離需求方太遠,不知道源創新往哪里走,需求方可以直接干預源創新。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需求方面具有優勢,需求的數量和質量都較高。比如很多新的互聯網、支付等應用都是在國內率先實施的?!敝軐φf道。
全球創新布局
成為資源分配中心
在世界上人口過百萬的最北部城市俄羅斯圣彼得堡,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投入當地運營測試。
“比亞迪的電動車已經遍布六大洲。如果企鵝也需要,比亞迪馬上進南極?!北葋喌峡偛猛鮽鞲W院赖卣f。
北極圈深圳元素的背后,是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企業融入全球知識創新的總體布局。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經濟中心。5月6日,深圳光啟集團全球創新社區孵化器在這里成立,這是中國科技企業首次在以色列設立非金融投資目的的技術基金和孵化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前副校長董曉琳認為,企業是市場最重要的行為者,全球資源配置的行為者是跨國公司。深圳很多企業天生就有“全球化”基因。
2012年,29歲的斯坦福大學博士劉自鴻離開了位于紐約的IBM全球R&D中心,在中國深圳、美國硅谷和中國香港創建了玉柔科技。如今,玉柔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已銷往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價值超過30億美元,使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也是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獨角獸企業俱樂部之一。
與此同時,深圳企業對外投資繼續向價值鏈高端延伸,R&D機構成為外商投資新熱點。
截至2015年底,已有數千家海外企事業單位落戶深圳,分布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為、比亞迪、華大基因等企業在全球設立了R&D中心。
商務部研究員王志樂表示,深圳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敢于冒險嘗試的人,走到一起,碰撞出創新火花。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正在加速進入全球創新資源配置中心的新角色。
德國巴伐利亞州經濟促進局投資服務主管斯維特拉娜·胡貝爾(Svetlana Huber)告訴記者,華為R&D中心正在慕尼黑測試5G通信技術。5G測試需要大量的信息源和高科技人才。華為與這里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合作,增強技術實力,優化數據環境。
騰獅電動車廠位于平山新區,擁有130年先進經驗的德國戴姆勒集團和比亞迪,在此攜手打造中國最好的電動車。"對于電動汽車技術,梅賽德斯-奔馳制造汽車的經驗對比亞迪開放."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張卓表示。
“只有真正創新的產品才能走出去?!蓖鮽鞲Uf,代工時代的比亞迪只能和國際廠商一起走出去,現在“走出去”是創新產品。"比亞迪以技術贏得了奔馳的尊重."
隨著大量跨國高科技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逐漸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的增強必將縮小深圳與硅谷的現實差距。
專家訪談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深圳企業“全球借腦”開辟了獲取尖端技術信息的渠道
深圳因開放而贏得的發展機遇是全球矚目的創新力量?!靶律钲谒俣取北澈蟮拿孛芪淦魇鞘裁矗磕戏饺請笥浾卟稍L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分析了“新深圳速度”背后的神秘力量。
南方日報:全球500強科技巨頭,諾貝爾獎得主,數萬億風險投資,3萬多家高科技企業。你認為深圳吸引這些創新資源的原因是什么?
袁鋼明:珠三角有扎實的零部件產業基礎,是各種創新元素匯聚深圳的前提。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這不僅僅是為了加快審批速度,你處理的所有人都在熱情的夸你。深圳形成了熱愛創新、崇尚創新的氛圍。對于雄心勃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地方。深圳這種氛圍會讓人覺得很幸福,更何況是資深企業家。國外科技巨頭、資本、人才更注重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的帶動,這種氛圍甚至超過硅谷。
南方日報:深圳出了很多世界知名企業。深圳作為曾經的“世界工廠”的一部分,為什么能脫穎而出,成為創新之城?
袁鋼明:深圳明顯不同于珠三角其他特區和城市。很多人認為深圳離香港近是一個因素,但我不認為這是主要原因。深圳從一開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通過改革打破了舊的規則和模式,釋放了人們的活力和潛力,推動整個城市走向創新發展,這是深圳最成功的經驗。
南方日報:深圳有3萬多家高科技企業。深圳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有哪些亮點?
袁鋼明:眾所周知,技術創新是非常渴望資本的。但反過來,資本也渴望尋求工業和技術。深圳有3萬多家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的原則是多品種少收獲。敢于冒險的人自然會來深圳。因為這是最劃算最合理的地方。但是中國的風險投資還是有問題的,風險投資項目的金額比美國大。而且中國創業投資還是想找一個立足項目,覆蓋面很小。
南方日報:深圳涌現了一大批跨國科技公司。并成為深圳配置全球資源的重要力量。深圳企業走向世界有什么區別?
袁鋼明:高科技企業只能在開放的環境中發展。目前,中國企業投資海外,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資源和市場,更重要的是獲取技術。華為的很多海外投資都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的,R&D機構都是在投資國成立的,利用當地的人員和科研專家直接與世界上最先進的人進行融合。這是對以前“走出去”模式的升級。通過獲取國外先進技術,聘請科學家,可以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打開獲取尖端技術信息的通道,這是創新型企業最廉價的東西。
南方日報:深圳如何在10年內趕上硅谷?
袁鋼明:美國明尼蘇達州有很多技術先進的企業。參觀的時候發現明尼蘇達州科研機構不多,技術是在50年代軍工的基礎上慢慢積累發展起來的。深圳靠近市場,基于市場需求的創新更加扎實,啟發因素更多,常年積累會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是深圳趕超硅谷的基礎。
情形
華奧數據創業5年成為大數據龍頭
12月7日,深圳華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奧數據”)在深圳舉辦首屆中歐大數據金融論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等多位專家。聚在一起討論大數據應用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前景。
2011年,華奧數據CEO賈和他的團隊從英國回到中國,帶著玩大數據的夢想在深圳扎根。近五年來,其國內發明申請達到116項,實用新型申請30項,完成51項PCT專利申請,成為大數據城市領域的龍頭企業。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一篇題為《誰將引領中國大數據發展》的研究報告,上榜的中國公司有三家,分別是百度、騰訊和華奧數據。
廣東的大數據發展趨勢以廣州和深圳為首,集中在珠三角,其次是廣東、東部和西部。珠三角地區已經成為中國大數據產業最具創新性的地區之一。
2008年,北京政府部門打算引進它們,并將R&D總部設在北京。
“深圳政府部門聯系我們說,如果我們申請這個團隊,省里最多補助8000萬,深圳提供配套。”。賈西貝講述。
得益于珠三角開放的“雙創新”環境,眾多優秀人才、企業、資本“南飛”,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從這里走出去。2011年,華奧數據團隊南下深圳。
賈說,深圳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廣東的創新氛圍非常濃厚,深圳的政府領導和企業家也非常重視?!皬V東省創新研究團隊的經費不是量身定做的,只要他們有能力拿到?!薄?/P>
據了解,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已正式獲批成為全國首批跨區域綜合實驗區,廣東也將成為國家數據應用試驗區、大數據創業創新集聚區和數據產業發展高地。
深圳自然不會落后。騰訊、廣汽等深圳本土企業收集并存儲了大量用戶或行業數據,以數據清理為核心的華奧數據在大數據領域快速成長。
從英國到中國,從北京到廣東,華奧數據依靠珠三角眾多的數據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五年時間,成為中國大數據產業技術的領頭羊。現在,華奧數據已經在數據質量、管理、分析、服務和運營四大領域建立了嚴格的理論體系,為政府、金融、互聯網等行業提供大數據技術和應用領域的解決方案。
現在,華奧數據的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走出深圳,在貴陽、沈陽、三亞、鹽城等城市開花結果。它計劃在英國設立子公司,處理國際交流與合作,并雄心勃勃地進入全球大數據市場。
數字讀數
55臺
2015年,深圳授予國內發明專利16957項,平均每天46項,被外界稱為“新深圳速度”。今年前8個月,這個數字再次刷新,平均一天就有超過55項國內發明專利獲批。
十年
“新深圳速度”引起了經濟學家張五常的注意,他樂觀地預測深圳將在10年內超越硅谷。
2.3萬億元
一組數據可以更好的展現全球化戰略帶來的創新活力。2011-2015年,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從8750億元增長到2.3萬億元,占GDP比重從28.2%增長到40%。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增加4170家,增長3倍以上。到2015年底,總數達到5524人,約占全省的50%。超過2500
支持專利申請的快速增長和深圳企業的積極創新行為。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表示,今年預計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500多家,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將超過8000家。全國第三
截至目前,深圳風險投資機構數量已超過5萬家,管理規模近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深圳創投的數量和各項業務的交易量占廣東省的80%以上。2015年,全國50強VC、PE院校中,深圳有24家院校入圍。30萬套
今年3月,深圳出臺《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一次提出20個方面,81條,178個政策點,從世界各地招聘人才。今年1-9月,深圳市供應人才住房2.2萬余套,惠及普通人才及家庭成員6.8萬余人。7月,深圳出臺《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十三五期間將建設不少于30萬套人才住房。
1萬塊
近年來,深圳新材料產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據統計,深圳新材料產業規模從2010年的590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500億元。目前,深圳市新材料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400多家,新材料領域已申請相關專利1萬多項,已編制或參與標準400多項。
86%
在深圳的創新企業中,廣汽尤為突出。據廣汽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汽專利申請總量超過3800件,其中,在全球超材料領域,申請量占行業的86%。
1412篇文章
華大基因也很亮。它直接從科研端切入市場,縮短了產業化時間,提高了創新頻率。截至2016年5月,BGI在9年內發表了1412篇論文,平均時間約為兩天。《自然》及其附屬雜志僅發表了171篇論文,《科學》發表了29篇論文。
(原標題:每天 55件發明專利背后的創新裂變)
上一篇:《非誠勿擾》商標權案塵埃落定
下一篇:這些畢業生憑什么月薪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