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商標戰略鳳凰涅槃品牌
2021-02-07 15:12:05
中國江蘇網3月1日電在過去的30年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已經逐漸進入了人生和事業繁榮的時代;就一個規律而言,它經歷了一個稍微曲折的認知和成長過程,進入了一個逐漸強化的階段。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30周年之際,筆者深入基層,探索一部法律給江蘇本土企業帶來的可喜變化和收獲。
疼痛中的認知與反思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對外開放,一個以外資涌入和國有企業改革為標志的新時代開始了。
在當時的經濟體制下,引進資金是很多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運營商專注于招商引資,擴大規模,鞏固市場,擴大銷售。對于品牌和商標,沒有基本的概念。有資本、有技術、有市場運營經驗的國外品牌直搗中國腹地,而一些國有品牌卻悄然落敗,甚至百年老店都被精明的外國企業在中國蹲著。
在這種背景下,江蘇企業也未能幸免。面對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占領和擠壓,傳統的管理模式使許多曾經在江蘇出名的自主品牌逐漸淡出市場和消費者的視野。省商標戰略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何守田曾遺憾地說:“上世紀90年代,僅蘇州一地就有長城、春花、香雪梅、孔雀四大家電知名品牌,而現在前三大品牌都失去了口碑,孔雀被荷蘭飛利浦公司關在籠子里十五年才能到期。對我們民族品牌來說是多么可惜和慘痛的教訓啊!”
改革開放必然帶來法制的巨大變革和不斷完善。國務院于198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3年3月1日正式實施。
《商標法》頒布實施后,負責商標工作的江蘇省工商部門終于有了方上之劍。深入基層和企業,宣傳商標的重要性,喚醒企業商標意識,實施企業商標管理,耐心細致地幫助企業申請注冊,維護企業商標權益。前十年,江蘇一直以每年申請注冊商標數量占全國十分之一排名第一。最后,自主品牌建設在我省有立足之地。
如何建立品牌,如何維護商標權益,開始引起企業家的關注。失去品牌的痛苦無疑給本土企業帶來了沉重的反思。有了這樣的認知,時間進入了商標法實施的第二個十年。
在探索中崛起和成長
90年代中期,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經歷過品牌之痛的企業開始從戰略角度看待自己的品牌。他們渴望在品牌戰中贏得市場和地位。
機會轉瞬即逝。全省商標主管部門順勢而為,與企業家一起在商標的道路上一步步摸索,步步前進。江蘇一批優秀自主品牌脫穎而出,開始走出國門,在海外揚名。“好孩子”是最好的之一。
1989年,“好孩子”品牌創立,經過四年的市場競爭,終于登上中國童車行業銷量榜首,成為中國童車第一品牌。好孩子集團總裁鄭松曾回憶說:“中國市場第一場戰役的成功增強了我們打造品牌的信心。有一段時間,我們經常和工商局的同志溝通,規劃如何維護我們的商標,建立我們的品牌。”1994年,好孩子集團提出了將品牌延伸到整個兒童產品類別,并將品牌推向全球的品牌戰略。商標主管部門給予了周到的服務和支持,企業迅速調整市場策略,逐步形成多產品品牌體系。根據美國波士頓公司的市場調查,好孩子這個品牌在國內的認知度在95%以上,美譽度在75%以上,遠遠領先于其他品牌。在這個母品牌的帶領下,其子品牌也開始奔向市場前沿,其中小龍哈比品牌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童車品牌,市場認可度僅次于好孩子。目前,該品牌全球年銷售額已超過5億元。
“在市場經濟中,我們的本土企業應該注重技術和品牌。擁有一個品牌,才能真正擁有市場,才有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品牌比技術更重要。在推進品牌建設中,我們加強企業商標意識的宣傳,為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建立屬于企業和國家的自主品牌體系。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局長馮興漢告訴作者。
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如果說《商標法》實施的前十年企業還懵懵懂懂的話,那么我省的商標事業已經開始崛起,走在全國前列。
在競爭中成熟和強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特別是品牌經濟的興起,商標已經發展成為具有獨立價值的市場要素,成為企業、地區乃至國家之間競爭的利器。實施品牌戰略,從產品管理向品牌管理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隨著《商標法》實施的深入和商標戰略的全面實施,江蘇本土企業的許多品牌進一步將目光轉向,而許多外國企業也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品牌。
2010年6月3日,鎮江市食醋行業協會突然獲悉,韓國特許經營辦公室已受理一名韓國商人提交的鎮江食醋中韓商標注冊申請,公示截止日期為6月23日。鎮江市工商部門立即責成鎮江食醋行業協會提出商標異議,協會向韓國提供了鎮江市政府、質監、海關、外貿等部門出具的有力證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為此專門致函韓國有關部門。經過數次努力,當年11月15日,韓國最終支持鎮江市食醋行業協會的異議請求,駁回韓國公民的商標申請。贏得“韓國鎮江醋保衛戰”后,恒順集團總經理張玉紅感觸良多:“其實我們的商標已經被韓國人注意到了,這也說明“恒順”這個詞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我們的商標在國際范圍內也在不斷壯大。同時也警示我們,抵制商標侵權,保護自身權益,任重道遠。”
正是因為這種多部門的合作,企業維權意識的強烈,才使得一場海外商標搶注封殺戰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江蘇的商標工作也在類似的大大小小的博弈中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
在江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省委提出“培育更多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創新型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推出“創造江蘇”品牌。江蘇陽光集團作為中國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深知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江蘇創造”品牌。董事會主席陳麗芬認為,品牌要嘗到甜頭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時間沉淀。這種文化不僅包含普通意義上的文化,還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陽光集團總裁助理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集團上下上下都在貫徹以高新技術推動品牌建設的創新理念,制定并實施標準戰略和品牌戰略,改變傳統的營銷觀念,將產品質量、創新成果和企業信譽有機融合在自主商標中。
經過30年的探索,江蘇本土企業的品牌戰略發展迅速,高科技、多元化、國際化和品牌化正引領著該省許多本土企業的健康發展。去年,該省新增經總局認定的馳名商標138個,在馳名商標年度增幅中位居全國第一。中國共有425個馳名商標,居全國領先地位。這是商標戰略深入實施的結果,也是省內企業努力打造品牌的體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更多的企業將緊握商標之劍,更優秀、更有競爭力的“馳名商標”將在我省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