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ad商標案書已成定局:iPad的命運將如何?蘋果
2021-02-07 15:13:07
以前要花15萬美元,
現在它被索賠100億美元。
IPad商標案敗訴,
蘋果只能花錢解決鎖定危機。
訴訟律師蘋果再次主動站到原告席上。可惜這次輸了。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最近一審裁定,駁回蘋果和知識產權公司對iPad商標案的請求。
與蘋果競爭的是深圳臺資企業唯冠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因iPad商標權歸屬問題被蘋果起訴。它曾經是世界著名的顯示器制造商,但在2008年因業務問題被宣布破產,此后一直停牌。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臺北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iPad商標。2001年,唯冠國際的子公司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再次在mainland China注冊了iPad商標——蘋果公司很困惑,不確定它從前者購買的iPad全球商標權是否有效。
原來蘋果花了一點小錢就錯過了大事件。在蘋果2009年推出iPad之前,一家名為“IP”的公司與唯冠的母公司唯冠國際達成協議,以3.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4萬元)的價格從唯冠臺北獲得iPad的全球商標權。2010年以10萬英鎊(約合9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蘋果——后來確認是蘋果的“空殼”公司,以免太大。
這一點最終被唯冠的律師肖財源抓住了:IP公司授權代表的郵箱地址中標明的所有人可能根本不存在,“沒有這樣的自然人”。他是從蘋果提交給香港高等法院的材料中得知這個疑點的。
唯冠深圳堅稱自己是iPad在mainland China的商標權人,唯冠臺北公司無權出售,因此iPad在mainland China的商標權不屬于蘋果,并向蘋果索賠100億美元。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面臨商標糾紛。在中國,蘋果為iPhone的商標問題向漢王科技支付了2500萬人民幣,這筆商標轉讓收入也成為漢王2009年重要的非營業收入,占當年利潤的近30%。在國外,蘋果也因為iPad商標侵權而陷入困境。電腦制造商富士通于2003年在美國申請iPad的商標權。它的iPad設備比蘋果平板電腦略小,但也有觸摸屏和無線網絡接口,主要是零售店員用來跟蹤庫存和銷售的。去年3月,富士通與蘋果達成和解,正式將iPad商標轉讓給蘋果。西門子也在2007年注冊了一個iPad商標。但是,這個商標用于不同的產品類別——發動機和發動機。所以,這對于蘋果來說不是問題。
面對可能禁售的謠言,經驗豐富的經銷商相信蘋果會解決一切,不會感到緊張。
事情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深圳唯冠債務重組顧問、和君創投總裁李肅,一年前曾在博客上大罵蘋果“以不道德、不正當的手段騙取iPad商標權”,此舉并不公開。現在他告訴外界,唯冠正在和蘋果談判。“從我們談判的基本情況來看,蘋果確實是一家有容忍度、有風度、有規模的大公司”,他也看到了利益的表象。
蘋果這次要多少錢?李肅只是唯冠的代言人和小股東,在凈負債28.7億元的唯冠國際背后,還有中國銀行和8家債權銀行,金額約1.8億美元。這場官司是否勝訴,也意味著這些債權人能否得到足夠的賠償——蘋果至少要讓他們滿意,才能達成和解。
看來蘋果粉絲不用那么擔心——無論如何,iPad在中國可能還是叫iPad。
蘋果國外商標案
蘋果VS思科
2007年,思科以iPhone商標起訴蘋果,最終和解。
蘋果VS亞馬遜
2008年,蘋果申請了“App Store”商標。亞馬遜推出安卓AppStore后,蘋果立即起訴,敗訴。
蘋果VS披頭士
1978年,披頭士指控蘋果侵犯商標。蘋果支付了8萬美元的損害賠償金,并承諾永遠不會進入音樂行業。蘋果推出iTunes服務進入音樂市場后,雙方打官司,最終和解。
尚標商標轉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