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紀實|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2021-02-07 15:13:45
原標題:泉州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紀實
品牌資本的生命力“秘方”
福建法治新聞-海峽法治在線4月26日“看看Xi地下和泉州地上。“作為泉州的“品牌之都”,每一塊青磚綠瓦都鐫刻著古城人的智慧。瓷都,香都,茶都,鞋都...國內外所有知名品牌都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增添了法治和人性的芬芳和活力。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審理現場
這種活力的背后,不得不提的是泉州法院人在知識產權審判上的辛勤付出。2015年,泉州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在激發社會創新動力、帶動大眾創業活力、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方面的主導作用,有效提升了服務保障經濟轉型升級的司法能力,為加快實施“泉州制造2025”、推進東亞文化之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和魅力。
預防為主
增強公眾維權意識
“現在開庭!”去年12月18日上午,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沈一清在肅穆的錘子敲擊聲中擔任審判長,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李訴假冒注冊商標罪一案。整個庭審在醫院高清法庭進行,網上直播。
經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終陳述,本院認定,李自2014年8月起,在晉江市羅山街蘇奈小區一私宅內,擅自組織生產注冊商標為“徐富士”和“阿爾卑斯”的假冒糖果,違法經營總額為人民幣151,404元。事發后,李主動向公安機關自首,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同日10時40分,合議庭充分聽取了控辯雙方的意見,經過慎重考慮,判處李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緩刑兩年,并處罰金人民幣8萬元。
“我是第一次聽庭審,但是用這種直觀的方式,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知識產權法課,真的受益匪淺!”當天出席庭審后,泉州某酒店總經理黃先生感慨萬千。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和加強公眾維權意識是重中之重。”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歐巖峰說。去年以來,研究所不斷加強司法宣傳。以世界知識產權日為契機,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在泉州舉辦品牌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討會,與社會各界進行專題討論交流。
此外,晉江市法院為第17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提供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并現場分發知識產權訴訟指引等宣傳資料。德化縣法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陶瓷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基地,擴大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的社會影響。
如今,泉州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和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重要。
敢于解決關鍵問題
勇敢地抓住困難,尋求突破
“領域越來越廣,案件難度越來越高,社會影響越來越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的這些特征日益突出。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面對諸多困難,正視困難,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敢于攻關,勇于抓住困難尋求突破。
鐘于2010年8月入職A公司,雙方簽訂了聘用協議及保守商業秘密、維護知識產權、競業限制等相關文件。但在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4月1日期間,中牟秘密破解了密碼,竊取并解密了A公司部分核心產品的設備圖紙等文件,并存儲在個人電腦和手機內存中。2013年4月初,他去B公司面試。
經司法鑒定,鐘帶出的文件中有142張設備圖紙是不為公眾所知的技術資料。根據依法評估,上述設備圖紙對應的8項技術研發費用為人民幣805.17萬元,許可費為人民幣91.79萬元;甲公司為此采取的安全防護強化措施價值為215.1萬元。
“對于從事技術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來說,違反雙方關于保守商業秘密、維護知識產權和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僅僅是違反職業道德,也不僅僅是民事違約。”負責此案的官員說。經審理,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鐘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本案入選中國法院50起典型知識產權案件,但這只是泉州法院發揮司法職能、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一個縮影。
耐克、彪馬運動服、雙塔味精包裝等知名品牌商標侵權糾紛,假冒他人食品商標圖形的不正當競爭,侵犯他人著作權……復雜新型案件在泉州法院的慎重審理和大膽判決下得到妥善處理,提高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效果,促進了科技成果的流通和轉化,讓社會各界感受到了保持創新發展帶來的“正能量”。
而且泉州法院還積極響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司法需要,依法審理特許經營合同糾紛,加強對典型裁判的解讀和分析,督促加盟商改善管理,規范運作。
2015年以來,泉州法院審結涉及科技成果權的案件187件;簽訂特許經營合同糾紛143起,努力化解經濟“新常態”下的經營風險。同時,通過適用判決和增加賠償金額,增加了侵權人的侵權成本,有效發揮了司法裁判的威懾力,營造了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瞄準“前沿”
大膽創新,提高質量和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審判的空范圍不斷擴大,也要求法院瞄準“前沿”,堅持改革創新,發揮司法的主導作用。
為此,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圍繞“專家陪審員”司法品牌建設做了足夠多的文章,以提高效率,優化效果,加強參與審判的保障,有效提高專家陪審員參與審判的能力和水平。除了參與庭審,還積極邀請專家陪審員參與調解工作,并在庭審結束后回答提問。自2015年以來,參與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專家陪審員人數達到187人,平均每年參與14起案件,有效提高了知識產權審判的專業性。
法官去企業了解知識產權保護
“調解優先可以更有效地解決矛盾。”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著力構建“大調解”體系,積極探索知識產權審判中訴訟與調解的對接,使審判“說話”有效。對于涉及行政執法的知識產權案件,要主動加強與工商局、知識產權局等相關行政部門的協調,統一執法標準。并與泉州市版權局、市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關于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訴訟調解”工作機制的若干意見》,努力增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合力。
比如去年審理的教育網站私自上傳作品構成信息網絡侵權案,因為侵權事實清楚,原告會起訴同一被告的案件還有十幾起。有鑒于此,庭審結束后,法院積極進行調解,多次與雙方溝通,讓被告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對方的合法權益。最終雙方對立情緒有所緩和,達成一攬子調解協議解決這些案件,既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也對目前較為頻繁的網絡侵權起到了警示作用。
同時,泉州兩級法院還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審判訴訟調解,積極拓寬調解思路,創新調解機制。晉江法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訴訟調解中的作用,引導行業協會召集行業內企業共同研究協調各方利益;德化縣法院會同新縣文體局、工商局發布《關于訴調對接的實施意見》,創新訴前簡易調解模式,形成政府、司法、協會“三位一體”的保障網絡。
一年來,泉州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移送撤訴率達到63%,大部分調解撤訴案件得到自覺履行,實現了“零投訴、零上訪”的良好社會效果。
“獨特的品牌是泉州人創造精神和智慧的結晶。創新無窮,泉州法院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促進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永遠不會止步。”歐巖峰直言不諱地說。
(記者林通訊員蔡崇謀)
上一篇:絲綢之路品牌萬里行意義深遠|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下一篇:銀飾品牌哪家強?看十大銀飾品牌排名|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