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萬字演講劇透萬達體育小目標:4年后利潤超十億|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2021-02-07 15:14:01
新華網12月4日電12月4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第七屆財新峰會暨第二屆中國體育產業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從世界體育產業的演進中展望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首次揭示萬達體育新的打法。王健林表示,萬達體育的目標是在2016年全球聚合報告中實現好看的利潤,2020年的凈利潤至少要達到10位數。
以下是全文記錄:
各位嘉賓、朋友,很高興參加中國體育產業論壇。借此發言機會,我將梳理一下萬達發展體育產業的思路,給大家做個匯報。從三個方面談:
一、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世界體育,競技體育,發展最早。大約1100年前,古希臘就已經有了競技體育。我們可以從電影、電視或文學作品中看到,3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就有很多競技運動。
慢慢的,競技體育逐漸演變成了體育產業,不同于體育產業。體育的商業化起源于歐洲的足球俱樂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美國,在過去的50年里,體育產業發展到了頂峰,使體育和商業充分融合,成為真正的體育產業。
世界體育產業包括相關產業的總規模約為2萬億美元,全球從業人員近1億人。這個規模很大,可以算是一個大產業。
包括中國在內,世界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有四種。
1.體育與商業的融合。體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體育和商業的結合只是在最近幾十年才達到頂峰。從活動標題、服裝贊助、形象代言等。,可以說商業滲透到了體育的方方面面,甚至“商業綁架了體育”,也就是體育要為商業服務。目前各大賽事要考慮到全球轉播時間進行調整。歐洲的職業足球聯賽要考慮亞洲的觀戰時間,比賽要在中國的觀戰時間進行。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因為轉播權是高價出售的。現在的體育必須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可以說,商業滲透到所有競技體育,滲透到競技體育的方方面面。
2.體育與媒體的融合。過去,媒體報道體育是為了從體育賽事本身籌集資金。央視以前報道比賽,比賽主辦方要交錢,海外媒體也要交錢。但是慢慢的,媒體報道說他們要自己掏錢去看體育賽事,而且越掏錢越多。媒體將體育賽事作為媒體的核心資源,這一點越來越明顯。比如以萬達為代表的2018年國際足聯世界杯,在賽事媒體報道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比如在亞洲,一種是所有媒體打包出售,一種是分為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移動媒體、場館媒體等等。如果媒體花費少,可以買其中一個轉播權,電視買電視媒體,手機買移動媒體,印刷買平面媒體。媒體購買這些轉播權時,無法進入會場,需要收取額外費用才能進入會場,根據地點在會場標注不同的價格。進入后,有采訪權和沒采訪權是有區別的,價格也要區別對待。沒有采訪權的記者可以進去拍一張,但是要采訪兩句,不好意思!你得額外付錢。
媒體與體育賽事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體育賽事成為各種媒體的核心資源。傳媒業已經從一個綜合媒體逐漸細分為一個專業的體育媒體,比如電視的一個頻道或者成為一個專門的體育電視臺。在國外,專業體育電視臺的價值非常高,甚至超過了一些新聞電視臺,因此體育與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3.體育與旅游的融合。體育賽事已經成為刺激旅游消費的重要方式。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旅游業最好的方式就是體育賽事。比如,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兩種活動是什么?是奧運會和世界杯,尤其是世界杯。這兩個體育賽事的競爭超過了所有其他活動的競爭,這兩個體育賽事對旅游業的拉動作用超過了所有其他活動,包括大型峰會、商業活動、美食節等。,這完全是這兩個體育項目無法比擬的。所以這兩個項目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如你所見,不完全是經濟實力,而是各種因素競爭的結果。否則,我們無法理解為什么美國在2022年世界杯舉辦權的決賽中輸給了卡塔爾。這背后有很多綜合因素。為什么要努力爭取這些頂級賽事的舉辦權?因為這些體育賽事不僅有眼前的產權收益,比如奧運會、世界杯都不會虧錢。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奧運會沒有虧損過,世界杯也沒有虧損過,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賺錢事件。組織者不僅可以名利雙收,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的后遺癥是顯而易見的。世界杯結束后,奧運會結束后,會有很多后遺癥,因為主辦國很有名,會有很多人去旅游。因此,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越來越大。
4.體育與發展的融合。體育成為國家特別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機遇和載體,甚至成為低成本發展的借口。城市利用體育競賽提高公眾幸福指數相對容易。比如巴西就以里約奧運會為借口,鏟除了很多黑社會頂上的違章建筑,甚至動用了軍用坦克。如果是正常的話,大家可能意見很大,但是政府說我想辦奧運會,需要保證奧運會的安全。雅典奧運會對希臘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城市建設的巨大影響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體育運動,尤其是大型體育賽事,成為了區域發展的契機。
二、中國體育產業的現狀
1,差距巨大。從國家發展來看,體育產業處于高端水平。人們首先追求溫飽,然后追求溫飽之后的娛樂。娛樂需求滿足后,就要去旅游度假。體育消費是在這些水平之上的一種消費。還有一種說法是“花錢買罪受”。比如鐵人三項,我苦于花錢,樂在其中。我真的很佩服熱衷于鐵人三項的人。35-45歲的人是鐵人三項最大的參與者。中國體育產業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體育人口。美國的體育人口占總人口的75%,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占中國總人口的70%。根據官方公布,中國體育人口比例為30%,這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體育愛好者。我對這個數字有些懷疑。現在中小學不敢搞體育,怕傷到自己。這個體育人口數據是怎么出來的?國外的體育人口是常年鍛煉的人數,而中國可能一年不能參加幾次體育運動。即使30%的數據是現實的,與歐美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第二,行業總量。美國體育產業是指體育賽事、體育經濟和體育傳播三個方面,不包括運動鞋和運動服等相關產業。美國體育產業總量接近5000億美元,體育約占GDP的3%;日本體育產業占GDP的2.6%;至于中國,就像剛才胡舒立主編說的,包括體育相關行業,占7%,但不包括鞋服等相關行業,我預計在3%以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個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但是我們的體育產業落后于我們的經濟發展,總量太小。
第三,人均支出。人均支出是指花在體育消費上的錢。中國的人均體育支出大約是美國的五十分之一。如果說歐美人吃肉,熱量高,必須消費,可比性不大,那么我們的鄰國日本和我們一樣,吃的是草,但是日本的人均體育支出是中國的40倍。體育消費是所有消費中較高的一個層次。對于中國來說,體育消費剛剛誕生,潛力巨大。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二元性的,差距是潛在的。
第四,體育設施。這個差距更大,中國人均體育設施嚴重不足。以大眾體育足球為例。根據我自己的研究,美國平均每4.6萬人就有一個標準足球場。我們應該知道,在美國,足球不是一項受歡迎的運動,僅次于橄欖球、冰球和棒球。以鄰國日本為例。日本平均有3.8萬人擁有一個標準足球場。而中國是多少?超過13萬人擁有一個足球場。我們在世界最熱門的運動項目上還是有這么大的差距,籃球、冰球、自行車更不用說了。說到自行車,前幾天剛宣布了廣西自行車賽。世界上有300多個職業自行車手,但只有一個美籍華人自行車手。國內只有一個A級標準自行車場地。所以我們有一個追求,就是在中國再建一個A級自行車館。當然,體育設施的缺乏可能與我們的經濟發展階段有關。但是我覺得如果足球場不能打,中國足球就很難打了。
2.體制落后。這是給體育行業的。如果從事職業體育,國家體制還是挺好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體育越來越受到產業支撐的情況下,用職業隊制度來管理產業化的體育,顯然是滯后的。
3.比賽太少。因為體育產業化不好,我們現在更多的依靠政府來支付體育賽事的費用。中國的體育項目很少。到什么程度?比如我去年去了波士頓,被邀請去美國哈佛大學講課。那天晚上,也就是星期四,他們邀請我去看了一場足球比賽。我說你周五周六怎么沒到,周四第二天還要上班,足球場離市區差不多40公里,這么遠。波士頓是美國東部最大的城市,有幾支球隊,一周6場,足球、冰球、橄欖球等等,每周休息一天。不管什么樣的粉絲,都能有比賽看。他們輸贏當然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但總體來說,他們的運動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這里的體育賽事很少,所以我說我們中國的體育幸福指數也低。
三、萬達體育產業的實踐
萬達體育產業很關注,怎么才能搞體育?分為四個方面:
1.擴大與國際組織的合作。國際體育組織最早成立已近200年,很多都有100多年的歷史。因為一戰二戰,這些國際體育組織的總部大多在瑞士,因為瑞士保持中立。由于這些體育組織這么多年的發展,世界各地體育的項目、規則、利益和模式已經基本確定。后來的國家很難重新建立規則,基本不可能重新建立國際體育組織。但很多國際體育組織的話語權并不匹配國家的地位和實力,實際上是被那個體育組織中的一小部分人所控制。在2022年足球世界杯的比賽中,美國足協申辦委員會告訴奧巴馬,絕對是贏了。卡塔爾無法參加7月份的世界杯。卡塔爾七月份的溫度超過50度。怎么玩?不可能,只要你在場,演講一定是我們的。奧巴馬飛過來,結束演講,投票。傻,卡塔爾拿到了。還有英國和俄羅斯爭奪冬奧會,歐洲那么多國家和體育設施支持。比賽的最終結果被俄羅斯拿走了。所以很多體育賽事的競爭,體育利益的博弈,并不代表一個大國說了算。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只有一個辦法來擴大和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的合作。我們以與國際世界組織的合作為萬達體育的重點,通過國際體育組織獲得體育賽事的授權,擁有體育賽事的IP。
比如12月1日,我們剛剛宣布廣西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落戶中國。參加本次比賽時,按照規定只能申辦幾年的洲際比賽。我們會告訴他們,你們的運動要擴大,最重要的是在中國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文化的發展靠表演,體育的發展靠比賽。比賽來了,運動員才能上來,職業體育才能發展,我國職業隊的建立才能推進。后來,他們贏得了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這是亞洲唯一的世界級公路自行車賽事。今年年初,我們與國際籃聯簽約,成為未來17年國際籃聯唯一的商業伙伴。我們有四個籃球世界杯,包括2019年在中國舉辦的世界杯的所有商業開發權。到時候,我們會把相應的權利賣給誰多付錢。這是我們體育發展的一個實踐。
2.開展國際產業并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國際體育賽事及相關公司的基本產業結構還沒有足夠的經驗進入這個領域,獲得這個領域的話語權。所以幾年前我們想收購一家比較大的體育公司,幫助我們獲得經驗,所以三年前我們花了10億歐元收購了歐洲最大的體育公司盈方。其實萬達的體育產業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合并后我們知道了體育產業是如何發展的,從而建立了體育產業的人脈關系,賽事組織的經驗等等。然后他先后收購了美國的WTC和法國人的拉加德。經過一系列的并購,我們開始逐漸將國外的優秀賽事搬到中國,登陸中國。這樣,萬達的體育產業是通過并購發展起來的,未來我們會把國際體育公司并購作為萬達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現在還遠遠不夠。很多優秀的賽事都在別人手里,你拿不到。例如,每個人都喜歡網球。中國也培養了曾經世界第一的女運動員,但是五大網球項目都在別人手里,這方面還要繼續發展。
3.介紹國際大賽。我國體育項目少,怎么辦?我們能從頭開始自己做嗎?當然可以!但是培養一個事件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比如現在國內沒有重大國際比賽。80年代有一次邀請賽,不是A級比賽,叫長城杯,打了5年就沒了。目前中國國足除了亞洲杯和世界杯預選賽,沒有任何競爭的機會,也就是沒有任何與對手競爭的機會。我該怎么辦?你覺得這種比賽等得起嗎?等著我們從頭開始一個游戲,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開始。所以我們會和亞、歐、非、美的足協商量,然后向國際足聯申請在中國舉辦一個中國杯,邀請世界各國的國家隊來參賽,這樣就可以和大師賽一較高下了。但是不能請頂尖的專家,怕失去信心,所以只引進“比較強”的隊伍參加比賽。
再舉一個“環桂之旅”自行車世界游的例子。我們與國際自治聯合會也有著良好的關系,并獲得了授權。最大的好處之一是,每當建立一個新的競爭對手時,知識產權就是我們自己的。比如我們在亞洲代表國際足聯的轉播權,簽了十年談了很難受,然后付出很高的代價。所以一定要引入競爭,打造萬達自己的IP競爭主力。我們收購了WTC,世界上最大的鐵人三項公司。我們今年已經在中國舉辦了兩場比賽,明年還將舉辦更多的比賽。我們剛剛與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簽署了一份合同,成為未來20年的獨家業務伙伴。基本上就是這種打法,逐漸把重大體育賽事帶到了中國。通過落戶萬達,萬達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如果萬達以后舉辦十到十二個體育賽事,每個月都有體育賽事,這個價值會很高。
4.體育公司繼續盈利。為什么要談這個?不管你怎么說,既然叫體育產業,盈利就是公司的主要目標。當然,這種盈利方式的來源是特定的,就是選得好,但你無論如何要盈利。我曾經說過,一個企業不盈利是不道德的。不盈利就虧本。這不是公司,會很難發展。那么多人問我,你為什么不辦個社團?別誤會我。俱樂部建設是體育產業的一個方面,但不是萬達體育公司的目標。因為現在很少有俱樂部盈利大,不管什么球類。NBA很賺錢,但是NBA每個俱樂部都是勉強糊口。足球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在歐洲,一個足球產業超過所有體育產業的體育收入總和。你知道世界杯的收入遠遠超過奧運會嗎?一屆世界杯收入60億美元,每屆還在增長。一個歐洲杯收入40億美元,體育產業很好。如果你去看看歐洲俱樂部,利潤很小,最多也就是持平。不好的話,股東就要貼錢了。所以,我們是“不看臉,只看銀”。當然,我們必須做繁忙的事情,但如果我們很忙,我們必須賺錢。所以我們是象征性的在做,但并不以此為主要方向。我今天為什么要說這個?人們不理解,認為體育產業是俱樂部,這是大錯特錯。體育產業主要從事體育賽事,體育經濟、商業、媒體等從體育賽事延伸出來,是真正的體育產業的主要方向。
萬達的目標是在我們2016年的全球合并報表中實現一個好看的利潤,2020年的凈利潤至少應該是10位數,或者幾個10位數,讓萬達體育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市,為中國資本市場貢獻一個具有獨特性、高價值、可持續盈利前景的優秀公司。這是我們萬達體育的目標之一。
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和大家聊了一下,為什么萬達體育產業這幾年要這么做,為什么三年前要收購國際體育公司,我們現在怎么做,怎么看。事實上,我們體育公司非常反對我做這個演講。為什么?他們說:“別說主席了。你一講,別人就學會了。”。后來我告訴他們,沒事的!如果我們能向別人學習,這家公司就沒有競爭力。所以,今天,我們將充分披露我們的想法和所作所為。
謝謝大家!
上一篇:探索金融服務實體新模式 加速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下一篇:入世十五年來到新節點 中國敦促美日歐遵守世貿承諾|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