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并非老舊小區專利 濟南一些別墅區內業主違建也瘋狂|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2021-02-07 15:14:07
原標題:違章建筑不是老社區專利。濟南一些別墅的業主也瘋狂違法建設
濱江花園是濟南二環路附近的小產權房建筑之一。我們的記者劉飛躍照片
一封來自李鐵柱的信把隱藏在濟南街頭的舊社區里的違法建筑和平日里的情況公之于眾。但除了這些明顯的“臟亂”之外,更多的是看似排列整齊,實則沒有法律程序的違章建筑,瘋長的“正大光明”。
比如村集體私建的小產權房,沒有法定手續的高檔別墅等等。有的被執法部門調查過,有的被媒體曝光過幾十次。正因為他們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驅動,“管制越來越多”。
齊魯晚報記者張阿峰劉飛躍孫
哪里有老小區,哪里就有違章建筑。
"在有舊社區的地方有違章建筑."在記者的實地考察中,很多居民持這種觀點。齊魯晚報分析了歷山路100號院后,有網友留言:復興街很多房子都在倒。
12月5日,記者來到復興街,發現這一帶確實如網友所說。許多建筑的老舊和受損程度令人震驚。不僅外面的建筑斑駁,有些建筑的門窗甚至不見了。除了舊建筑,違章建筑的數量也是驚人的。磚房、木屋、鐵皮房、彩板房、磚混房隨處可見。此外,小區窗臺擴大,垃圾雜物堆積,車輛隨意停車,空內電線密集分布。
樓外違章建筑很多,樓道里面也很臟很亂。記者走進復興街25號的一個單元門。一樓走廊里停著很多自行車和電動車,還有柜子等雜物。原來的小房間被占滿了。再往上走,幾乎每個樓梯拐角都堆著蜂窩煤,頂樓還堆著桌子、水桶、臉盆、拖把等很多日用品。
趕石橋街德勝社區居委會書記栗鵬說,復興街上的這些舊紅磚房建于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房子大部分是公房,屬于濟南房管局。住在這里的居民需要每月向房屋委員會支付租金。“房租不多,一個月可能二三十塊錢,但是沒有產權,所以不能買賣。不然在這個位置,在學區,價格會很高。”
由于歷史悠久,沒有地下室、儲藏室、車庫等。到目前為止,沒有暖氣,也沒有煤氣。“許多三口之家住在20套公寓里。想想條件有多差。”據了解,80年代管理松散的時候,小區里的庫房基本都是居民自己蓋的。“不管是磚房還是鐵皮房,包括看似整齊的聯排別墅,因為沒有房產證,嚴格來說是違法的。”栗鵬介紹說,從今年11月底開始,居委會已經對轄區內的違法建筑進行了徹底的統計,現在已經統計了一半以上。
“創造健康的時期也拆除了,但是要考慮普通人的需求,不能太強硬。住在這里的都是普通居民,房子都是舊的不能再修的簡易房。目前他們只等著拆遷。”栗鵬說。
平均價格便宜一半。小產權房吸引了很多人
如果說老小區私房是歷史遺留問題,那么新建小產權房就是在制造“歷史遺留新問題”。
12月7日下午,記者前往濟南市北二環濱江花園接待中心。這座十層小樓矗立在黃河南岸,格外突兀。房地產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房子目前正在出售,平均價格在4300到4800元之間。工作人員毫不避諱地說“小產權房”。
所謂“小產權房”,是指建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由鄉鎮政府而不是國家發行的房產。因為沒有國家頒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所以這類房屋沒有物權。據記者走訪,目前二環北商品房價格在8000-10000元/平,濱江花園均價不到5000元,對拆遷戶和農民工確實有吸引力。
據記者了解,目前濟南的小產權房大多集中在濟南周邊的城鄉結合部,包括二環路北、淮陰西站附近地區、南部山區、章丘附近的歷城區等。知道違規,這些地方的社區是怎么建的?
據悉,很多小產權房都是以城中村改造的名義進行的。村委會拿出一部分土地,與開發商合作建設或自行建設,在村里安置村民后出售剩余的房屋,開發商和村委會從中賺取一些利潤。雖然相關部門也在監管,但一位做了十幾年的房地產中介房地產顧問透露,“小產權房從我入行就建了,建了十幾年也沒減。”
小產權房引發的問題很多。祁縣山新居居民劉凱告訴記者,目前小區供暖費用應該是33 .7元/平,比市政供暖高6元/平。另外,水、電、氣等費用雖然已經按每人800元支付,但是遲遲沒有;還有就是因為小產權房解決不了,孩子上學是個問題。
因為居民購買小產權房時,房管部門是不會備案購房合同的,因此,這種轉讓實際上沒有法律效力。即便如此,很多村委會在處理小產權房時還是要“拔毛”。2015年,有媒體披露,市民想買賣二手房,必須向村委會繳納“合同變更款”,并按260元/平米收取手續費,不繳納就不過戶。“100平米以上的房子需要交4到5萬。”
別墅區有七個建筑,業主瘋狂200米
除了小產權房,高檔住宅區還有瘋狂的違法建筑。其中位于市中區旅游路南側的國華東方美君別墅區,一直是濟南違章建筑的“不倒翁”。自2010年第一次被本報披露后,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山東的許多媒體已經曝光了幾十次。濟南城管執法部門組織了幾次執法,甚至派人在別墅門口把守,仍然沒能阻止違章建筑的瘋狂增長,甚至“越來越多”。
12月7日下午,記者在國華東方美君北區看到,小區內的違章建筑無法拆除,仍在擴建中。記者一進北門,就能聽到小區內各種施工聲音,如高空空作業車、挖掘機、推土機、混凝土攪拌機等。業主私自修建車庫、門廳、花園、倉庫,甚至直接擴建建筑物。在路兩邊一個只有200米左右的小區里,記者簡單數了數,有六七個隊在施工。
看到記者拍照,旁邊的兩個監理問記者是不是“城管”,其中一個承認是這個工地的業主。“建一個干凈的車庫,或者每天在戶外洗車。這個地方本來是我們買的車位。如果有產權,我們會花700多萬買別墅。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地方建一個車庫嗎?”
業主甚至告訴記者,建車庫只是一個小工程,有的業主甚至在原建筑外直接建了幾百平方、三層樓,占地面積幾乎和原建筑不相上下。也有業主挖了一部分山體,在山體附近建了一個三層樓,施工人員稱之為“在建倉庫”。
2017年,逾期臨時建筑拆除基本完成
關于濟南市違法建筑及整治情況,據濟南市城市管理局依法整治違法建筑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00年以來,濟南市已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違法建筑整治行動。
“最早是在2003年,當時提出了一項‘雙重清理行動’,以清理非法建筑項目和非法建筑活動;第二次是在2007年。以迎全運會為契機,濟南進行了相對徹底的治理;第三次是在2010年。為了實現違章建筑的常態化,實行了新的績效考核,并在各個區、鎮落實了責任。”
雖然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清理,但濟南違法建筑之所以“屢拆屢建”,不僅是相關單位和團體背后的巨大利益,也是相關部門的“九龍治水”,實施不力。以小產權房為例,上述負責人表示,未取得土地使用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屬于違法建筑。“從這個意義上說,小產權房也是違法建筑,但在集體土地上是違法的,屬于國土局管理。城管部門主要負責建成區內的違法建設。”
但該負責人也指出,這一次“濟南已經制定了自己的目標,要求拆除違章建筑和逾期臨時建筑的工作在2017年基本完成。除了一些公益性質的老年人活動中心,都要辦理審批手續。其他的只要確認為純違章建筑就要拆遷。”對于參與違法拆遷的相關部門來說,違法建筑能否及時拆除,或者至少不再增長,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的版權歸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上一篇:免費孵化器的服務如何不打折|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下一篇:力爭3年基本構建創新改革長效機制|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