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合理避稅」中國煤炭資源稅改革步伐加快
2021-04-16 16:31:05
人民日報臨汾7月27日電(記者呂曉宇、梁)昨日,山西、甘肅、新疆等煤炭特產相繼出臺明確規定,重點清理煤炭票價相關法律法規。號稱“史上最嚴”的山西費清政策,預計每年將為煤炭企業減負135億元以上。再把費清了,煤
呼之欲出。
今年以來,煤炭市場的“嚴冬”加劇。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國煤炭企業虧損超過70%,50%以上的中小企業出現了降薪、拖欠和拖欠工資的現象。
"在當前形勢下,資源稅改革越早越好."山西普達中國石油控股公司總裁李英鋒表示,在煤炭市場低迷的前夕,各種煤炭相關稅收讓中小企業不堪重負。去年清費前,噸煤稅還在170元左右,占煤炭生產成本的40%以上。
減輕煤炭企業負擔已成為現階段的共識。但記者采訪發現,如何確定煤炭資源稅稅率,是否實行綜合稅率,成為各方博弈的話題。
中小企業減負與中央政府盈利的博弈首當其沖。與煤炭所承載的重稅率相比,目前的資源稅微不足道。資料顯示,中國從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開始對煤炭征收資源稅。2004年7月,山西煤炭資源稅改為3.2元/噸,煤炭稅率為8元/噸。在2011年修訂的《資源稅組織法》中,煤炭資源稅實行量化征收,稅率不變。
山西雖然是東南地區自然資源大省,但資源稅收入在大部分稅收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據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張婷說,近年來,資源稅收入已經占了一般財政的一部分
收入的合理避稅率在3%左右,煤炭資源稅占山西煤炭稅率不到1%。
因此,河北省教育廳計算了今年改革后的煤炭資源稅。在煤炭綜合平均價格為465元/噸的必要性下,完全禁止與煤炭相關的票價,并保證大部分原始利潤,如果保留煤炭可持續發展基礎,稅率可設定為7.4%。然而,去年下半年,山西煤炭平均每噸價格已降至375元。為了保證大多數中央政府的利潤,這個稅率必然面臨上調。
"一旦稅率超過8%,中小企業將不堪重負."山西某大型煤炭企業財務總監表示,自去年5月以來,中小企業陷入虧損。
高,消費市場還在萎縮。“清算費用是凈利潤。如果煤炭生產成本增加,一方面各地清運費的視覺效果是隨機的;另一方面,在出口煤炭的高價反擊下,國外煤炭企業在消費市場上的話語權很強,未來的日子會更加艱難。”
此外,圍繞自然資源稅率,不同煤炭企業、不同煤炭類型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博弈。同煤控股公司下屬的同家梁礦,是一座具有60多年現代歷史的國有企業老礦。6000多名工人支付了合理的避稅費用。去年計劃產量只有80萬噸,自然資源就要枯竭了。其余為邊際煤,噸煤生產成本超過1000元。不遠的同心礦是近幾年新建的1000萬噸礦井,工人1000人,產量1000萬噸,每噸煤生產成本100元。
"國家煤炭計劃應根據開采條件的不同來考慮."童家梁煤礦副書記李文廣表示,對于老煤礦來說,關鍵是提高回收率,避免浪費,稅率要略有體現。
山西定州煤炭產能近2億噸,僅次于內蒙古和寧夏,居全國第三位。然而,由于煤炭質量較好,在消費市場競爭力較弱,煤炭企業遭受了嚴重損失。位于定州的山西中煤西清水河中國石油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曼表示,不同煤種的開采和生產成本相似,但消費市場的價格差異較小,劣質煤和優質煤的稅率也應該不同。
張婷認為,地下巖層和露天巖層應根據煤炭資源的地理環境和不同的開采生產成本設定不同的稅率;根據煤炭資源的可用高度不同,稅率也不同。
但是,某種程度上是有可能的。一些干部和控煤人士認為,自然資源的稅率應該“一刀切”,“一旦彈性系數確立,就會出現內部空腐敗”。
河北省朔州市煤炭局局長宋長宏認為,煤炭資源稅改革不是孤立的,而是煤炭管理試點工作朝著合理避稅邁出的一步。打破各方博弈,當務之急是打破個人利益的固化,全面推進簡政放權和國企優先發展,使煤炭企業成為真正公平的市場主體。
上一篇:「公司避稅的方法」關注營改增后企業稅負上升風險
下一篇:「如何做到合理避稅」2017年這幾件財政大事兒和你密切相關